对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推广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04:15:17

对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推广的思考

【摘 要】为解决蘑菇生产中出现大量病虫害滋生情况,确保农户吃上安全放心的蘑菇,通过实践,总结了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要点,实施效果明显,既丰富了市民餐桌,又增加了菇农收益,促进了平湖市蘑菇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

蘑菇作为一种深受大众的喜爱食物,具有味美、热量低、富含维生素A、D,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蘑菇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镇痛、镇静、止咳化痰、抗癌和通便排毒等食用疗效,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

1 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的推广背景

当湖街道是平湖市蘑菇主产区之一,2013年秋菇面积达255500m2,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该产业已成为实现街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病虫害滋生等问题,使各菇农产量、效益差异较大,影响了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2 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的推广内容

蘑菇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夺取蘑菇高产高效的关键。2013年,当湖街道在黄家浜、通界和金家三个村开展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推广,推广面积222200m2。通过对蘑菇病虫害的安全综合防控,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前期严格消毒、培养料后发酵到位等5个环节技术,来消灭病虫滋生源,实现病虫害的安全综合防控,增加蘑菇产量,提高蘑菇质量,实现增产增收,促进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3 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的推广要点

3.1 消毒到位

春菇结束以后做到及时出料,废料远离生产菇房,不任意堆放在菇房周边。出料后,床架先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水冲洗,打扫地面铲去地面表层老土,清除棚外杂草和残物,撒上新鲜石灰粉,7~8d后按标准菇房(5000m2)用600g敌敌畏加1600g杀螨类农药加使百功50包对水500~600kg水全面喷雾灭菌杀虫,然后密封菇房数天。

3.2 配比标准

培养料配方严格按照标准,以111.11m2为标准,稻草3000kg、饼肥200kg(新鲜优质)、尿素30~40kg、含氮量45%硫铵20kg(宝钢货)、多肥石膏75kg、磷肥75kg。建堆:稻草充分浸泡充分预湿,料堆宽2.5m左右,长以10m为宜,层数10~12层,高度1.5m,每层厚度以25cm为宜,将预湿的稻草分层次边堆边踩,第三层开始加尿素、硫酸铵、预湿的菜饼并浇水,逐层增加用量。料堆四边基本垂直,顶部成龟背形,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四边及顶部用薄膜覆盖。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干湿拌和均匀,辅助材料按程序均匀加入。第一次翻堆:建堆后1d料温上升,第2~4d料温可达70~75℃,第五天翻堆,堆宽2m,堆高不变,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水分掌握在翻堆后料堆四周仍有少量滴水流出为准。第二次翻堆:一次翻堆后第四天进行二次翻堆,料堆温度应在70~75℃,宽度1.8m,高度不变,料堆中间设排气孔。翻堆时,分层加入所需的石膏粉和50%的石灰粉。二次翻堆原则上不浇水,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第三次翻堆:二次翻堆后2~3d进行三次翻堆,堆宽2m,高度不变,料堆中间设排气孔,改善通气状况,翻堆时充分抖松并分层加入石灰粉,保持pH值8.5。第三次翻堆2d后,当堆料颜色呈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水分控制在65%~70%时可进行室内后发酵。

3.3 发酵控制

培养料进房堆放要求中间层倍量,上下层自给的原则,密闭菇房自然发酵3d后开始加温灭菌,实施农户全部采用蘑菇专用加温器进行蒸汽后发酵,使棚内料温60℃维持8~10h,后熟5~7d,料内温度要维持在45℃左右。后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料色要呈深咖啡色,有大量的放线菌残体,无氨臭味,有一股甜面包香味,含水量在65%~68%,用pH试纸测试pH值在7.5~7.8左右,这样才能进行播种。在加温时或结束后菇棚还未大通风的情况下,人员不准进入,以确保人身安全。

3.4 温湿调控

播种后1~3d打开全部棚窗,保持微量通气和棚顶不滴水,如果高温白天南窗紧闭,抓住夜间降温通气增强菌丝活力,但窗坚持常开,菌丝定植后到封面,菇棚逐步加大通风量,必须保持菇房一定相对湿度,菌丝封面后吃料1~2cm后要加大通风量,基地上采用开门发菌,如果长期晴天干旱,菇房不定期地喷水补湿,防止料层培养料过干造成后期减产。做好查虫、防虫、除虫工作,做到菌丝发菌顺利,不带任何虫害隐患,并在覆土前一个星期再用防虫药物撒面和喷杀。覆土材料以每千平方尺用料砻糠300kg,河泥60担的方法配比并拌匀。砻糠要进行预湿,在消毒发酵一个星期,拌河泥时再用防虫药液和多菌灵喷施消毒,要严格把握好覆土材料消毒关。覆土前对蘑菇培养料的要求,料面干燥,整平压实料面,彻底根除一切病虫害。覆土一定要厚薄均匀,3cm一次性覆土,土面基本平整,无大间隙和明显地露料。出菇期主要是通风、前期降温、后期保温。掌握“前期少用水、后期补足水、高温不调水、低温少用水”的原则。

3.5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蘑菇的主要虫害为菇蚊、菇蝇,成虫完全可以通过挂置黄板进行诱杀。

药剂预防:覆土材料在使用前7d用500倍敌敌畏混合熏蒸,密闭4d后摊开通气,在覆土时,土中拌入1000倍的菇净,有效预防菇蚊、线虫和螨虫的发生,持效期可达30d以上。出菇期间出现菇蚊、菇蝇幼虫为害时,应及时摘除可收的菇体。待菇床土面较干时,喷上1000倍的菇净,达到成、幼虫兼治的效果,同时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 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的推广成果

截至目前,在黄家浜、通界和金家三个村实施,推广面积229700m2,涉及菇农154户,36个蘑菇大棚。据统计,共调查实施菇农11户18700m2,平均单产1.25kg/0.11m2,产值9.56元/0.11m2,对照菇农调查8户9389m2,平均单产1.15kg/0.11m2,产值8.51元/0.11m2。通过采用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每平方尺增产0.1kg,增8.7%,增收1.05元、增12.34%。实施蘑菇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杜绝了滥用农药的现象,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农药污染。

作者简介:

包云峰,出生年:1972.09.19,性别:男,籍贯:浙江省平湖市,职称:农艺师。

张雪其,出生年:1964.09.30,性别:男,籍贯:浙江省平湖市,职称:工程师。

赵付元,出生年:1960.06.19,性别:男,籍贯:浙江省平湖市,职称:工程师。

上一篇:洮南市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调研报告 下一篇:水稻智能化育苗技术示范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