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5 05:23:51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自主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是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落点的课堂教学改革。它基于教师对课程标准、高考说明进行细化和解读,设置适切的、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继而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评价标准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培训学习、理念提升,自我诊断、认真反思,了解学情、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形成共识四个阶段。最后我校提炼出了“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以“问题定向”、“探究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为基本课堂流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少教多学,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益。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平台,围绕课题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模式并逐步完善。如我们开展常态录像课,自我诊断、自我提升。要求老师根据“自主导学”模式,自选一节课进行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大家交流学习和探讨,并要求上录像课的老师围绕“自主导学”模式的四个环节课后进行反思。这些反思有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的、有围绕教学设计进行的、有围绕教学评价进行的、有围绕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进行的;有对照教学四流程开展反思的;有反思自己教学中成功之处的、也有反思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我们还以“公开研讨课”为载体,实施“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公开研讨课具体组织形式为:说课、上课、评课三环节。说课要求重在强调说课程标准、学情、说学习目标的制定和依据、说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说检测的手段。上课要求依照“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四环节开展和组织教学。评课要求教研组内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观察量表进行分工,从不同角度或维度观课,认真记录。

经过系列活动,我们逐步规范出:1.课堂上以“学习卷”为载体,以细致解读课标、整合教材、制订校本教学目标、研究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精选练习作为主要内容来提高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我们以“四个关注”(关注细节、关注生成、关注学法、关注评价)来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导教师注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有效教学,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以“课堂六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情景的激励性、教学结构的有序性、教学活动的民主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来要求教师整体把握课堂,落实课改理念。2.课堂教学以实现学习目标为中心。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除“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强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学习目标的科学、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自主导学”模式的落脚点就是目标的达成,当堂反馈就是检测目标的达成。我们要求教师都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做到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学习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与发现两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以教研组为平台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要依据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经过实践完善,我校形成了“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1.新授课为:第一步问题定向,即在课堂预设课时学习目标: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即你要把学生引到哪里去的问题。课前三分钟教师要通过课件展示或学习卷引导说明,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步探究导学,即学生先行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依靠已有认识、经验,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预先精心设计出的学习卷,紧张、高效、独立地完成自学任务。第三步互动展示,先是小组互动,组内交流自读、自探、自研、自悟成果,并讨论确定在全班展示的方案,要求做到分工明确,活动到位,指导到位,真正实现“全面升华”,“互补共享”。对重点知识、困惑点或疑难点知识在班内统一展示交流,实现生生、师生、组组之间的互动,达到思维碰撞,情感进击,才智展现的目的。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学、互动搭建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评点拨、目标引领等作用,扮演的是支持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也是该模式的关键部分。第四步当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学生当堂目标完成情况,这也是“学习卷”的精华,训练题设计要瞄准训练目标,着眼知能转化,保证教学质量检测的信度和效度。2.习题讲评课为:公布答案,自查自纠;分组讨论,质疑解难;问题展示,组间交流;师生互动,归纳升华。

该模式运行几年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明显增强,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收集整理出九个学科三个学段的学习卷作为校本教材,资源共享,成果得以有效传承。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浅谈声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