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青年脑梗塞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5 03:44:09

56例青年脑梗塞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56-01

【摘要】探讨青年人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一组为15~29岁,另一组为30~40岁。每组中再根据TOAST病因分类,将病人分成五类: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TR、心源性栓塞组CEMB、腔隙性脑梗塞组LAC、其他原因所致脑梗塞组OTH、不明原因脑梗塞组UND,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AC、ATR中主要以30~40岁男性为多,LAC和ATR多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结论 应早期防治高血压、控制血糖、降血脂治疗、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以提高青年缺血性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脑梗塞;青年;病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检查:本文收集2002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56例15~40岁的脑梗塞,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占同期脑梗塞住院病人(718人次)的7.83%,平均8.6%[1],所有病人均行头颅CT或MR,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肾功、肝功,部分病人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脑血管造影和/或MRA。

2 结果

56例脑梗塞中, 男性34例, 女性22例, 男∶女=1.54∶1;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两组, 15~29岁19例,30~40岁37例,男女之间(P<0.05),两个年龄组之间(P<0.05)有 显著性差别。1、根据TOAST病因分类[2],56例病人分布如下:①大动脉粥样硬化ATR 6例(10%), ②心源性栓塞 CEMB 10例(17.8%),③小血管闭塞或腔隙梗塞LAC 19例(33.9%),④其他原因的脑梗塞OTH 16例(28.5%),⑤原因不明的脑梗塞 UND 5例(8.9%)。发病率从高到低次为LAC、OTH、CEMB、ATR、UND。2、危险因素或病因:ATR中高血压5例,长期大量饮酒3例,长期大量吸烟3例。LAC中高血压史15例,糖尿病史2例。CEMB中风心病房颤,二尖瓣脱垂,卵圆孔未闭等。OTH发现7种不同的病因,其中血管畸形4例(男1,女3);Moyamoya 1例(女1);动脉瘤2例女;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女;心肺瓣膜移植术后1例男 ,骨折1例男;口服避孕药1例女。

两个年龄组分布见表1。经过比较发现两组ATR、 LAC、OTH、 UND分布均有明显差异, 其中LAC、OTH更明显,CEMB差别不大。

3 讨 论

在56例患者中,CEMB 10例,在15~29岁组3例,在30~40岁组6例(男3例,女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及心房纤颤3例,占心源性栓塞的30%,是心源性栓塞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青年人脑梗塞患者应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于寻找病因十分重要。

大动脉硬化组(ATR)6 例,其中4名在30~40岁组,均为男性。可见ATR以30~40岁组男性为多。5名ATR病人均有高血压史,其中4名病人血脂检查结果偏高,3名病人重度吸烟,3名病人重度饮酒。而高血脂和吸烟,进一步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3]。可见大动脉硬化组病人至少存在2个危险因素。

LAC中有19名病人,15~29岁组中2例,均为男性,30~40岁组中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两组之间、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别,表明LAC以30~40岁组和男性居多。本组中高血压13例,高血脂5例,糖尿病8例,重度吸烟6例,重度饮酒10例。LAC是持续性高血压,细小动脉硬化引起的闭塞性脑血管病。高血脂,高血糖进一步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因此对于青年人脑梗塞患者,年龄在30~40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且有吸烟、饮酒、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应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4]检查。

OTH共有16名病人,在15~29岁组中有10人(1名男性,9名女性)。在30~40岁组中有6人(4名男性,2名女性)。两组之间,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别。OTH以15~29岁组和女性为多。16名病人中有3名男性发生脑梗塞的原因为脑囊虫,头部CT为腔隙性脑梗塞,是脑囊虫的最普遍脑血管并发症。在OTH中有1例女性有口服避孕药史,可使青年妇女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女性最好改用其它避孕方式以防止脑梗塞的发生。

由上述讨论可知,对青年人缺血性脑梗塞应予高度重视,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1) 早期防治高血压,将血压逐渐降到相当于患者年龄正常水平,可预防和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2) 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针对心源性栓塞应用抗凝药已确认对预防脑梗塞行之有效。通过心脏彩超及其它检查手段,发现心脏疾病尽早手术治疗。(3) 控制血糖、血脂治疗。(4) 对于其他少见病因,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另外要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等。

参考文献

[1] 李蕴凌. 青年脑梗塞32例病因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9(8): 79~80

[2] Markus HS, Marlin RJ,Simpson MA,et a1. Diagnostic strategies in CADASIL[J]. Neuralogy, 2002,5(9): 1134~1138

[3] 李茂文, 邓剑. 脑栓塞患者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B的观察[J]. 卒中与神经疾病,1998, 5(3): 162~164

[4] 梁志会. 青年脑梗塞1例报告.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11): 11

作者单位:221611 江苏徐州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

上一篇:微创经皮双小切口锁定钢板桥式内固定治疗下肢... 下一篇:脑血管淀粉样变性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