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时间:2022-10-25 03:11:4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比较6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60例身体健康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3-CDl6+CD56+)明显偏低;而CD8+、CD19+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81-0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的免疫功能异常疾病,影响到身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1]。其发病原因医学界目前还未完全了解,只是发现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包括一对共刺激信号CD40-CD 40L的调节异常,淋巴细胞的功能失衡、异常活化等。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检测中可发现患者身体抗体和免疫学异常,因此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的检测,就能初步了解患者病情[2]。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间60例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的检测资料,主要分析其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等几种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的指标变化,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这些指标的关系,以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处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自于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57岁,平均33.6岁,所有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诊断标准。对照组选择同期60例年龄相近身体健康的女性体检者作为比较对象。

1.2 检测方法

检测仪和分析试剂均来自BD公司的产品。用真空采血管取检测者早晨空腹静脉血1 mL,轻轻混匀。向A、B 2支试管中各加入50 μL混匀的抗凝血;将10 μL CD3/CD8/CD45/CD4抗体加入到A试管中,将10 μLCD3/CDl6+56/CD45/CDl9抗体加入B试管中,涡旋混匀,然后在室温避光环境下放置15~20 min;加入450 μL溶血素,充分混匀,再避光放置15~20 min;于24 h内上机获取15000个细胞进行检测分析[3]。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检查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3-CDl6+CD56+)明显偏低;而CD8+、CD19+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全球性的治疗难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无论从社会、心理还是生理上均会降低。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出现蝶型红斑、易疲劳、怕光、关节受累等是其主要表现,同时还会对心血管、血液、肾脏、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4]。该病多发于青年女性,总体患病率不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在活动期会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引起体内淋巴细胞异常。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必然会引起淋巴细胞指标异常,但淋巴细胞异常不一定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它疾病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因此在检查中还需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来确诊[5]。临床在判断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后,再进行血液中淋巴细胞指标检测,就能为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准确依据。淋巴细胞指标的异常变动,必然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从该研究的检测结果来看,处于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CD3+、CD4+、CD4+/CD8+、CD3-CDl6+CD56+几项淋巴细胞检测指标中明显偏低,而在CD8+、CD19+两项检测指标中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体正常的免疫过程与各种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某一细胞的数量发生大的变化,或者其功能发生变化,就会连带影响其它免疫细胞的作用过程,导致机体出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继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一具体免疫细胞是何作用原理,或者是其它原因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免疫细胞均出现异常,目前医学界还未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还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工作来进行研究。但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有密切相关,这已经能得到证实,T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中起很大作用,同时对全面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正确判断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可凭借对淋巴细胞亚群中部分免疫细胞指标的异常变化,以及与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辅助诊断,为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德杰,向阳,黄世林.7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27-430.

[2] 赵高阳.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79-180.

[3] 张玉玲,朱芸,李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1,51(49):75-76.

[4] 杨亚敏,李宝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J]. 天津医药,2010,38(8):674-676.

[5] 马学华,张萱,张娜,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65-1766.

(收稿日期:2013-05-02)

上一篇:电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7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母婴结局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