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检砼试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10-25 01:40:39

送检砼试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

【摘 要】目前工程竣工资料中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一直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本文针对混凝土标准试件检测结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标准试件;检测结果;建议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其控制效果首先反映在试件的抗压强度上,因此,送检砼试件测强是生产控制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对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以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特征值,根据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天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测定其抗压强度来评定,笔者从2011年所送检的6308组砼试件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试件有1650组,约占送检砼试件的26%。其中试块出现蜂窝、麻面的有315组;出现相邻面不垂直度大于1度的有248组;试件偏差超过±1%的有395组;试件受压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有435组;无标志试块(如无标明制作日期,使用部位,试块编号)的有588组;检测结果的数据比设计强度高1.5倍以上的有250组;检测结果的数据比设计强度高两倍的88组,三个试件中偏差超过15%,不能作为评定依据的有208组。造成送检砼试件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有哪些?本文着重从检测结果分析送检砼试件在取样、制作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

一、原因分析

(一)试件取样、制作

1、施工单位现场取样时不按“随机从同一盘或同一车砼中的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然后人工用铁锨来回拌合三次。取样数量应为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不少于0.02m3”。

2、做试件吃小灶,额外增加水泥用量,突出表现为试块强度特别高。如某施工企业生产的198组试块设计强度为C25,试件试压结果都在C45以上。经查问得知,做试件的拌合物每盘料多掺两锨水泥。

3、见证单位见证人员不负责任对试件的制作随意签字确认。

4、我县大部分工地采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a、混凝土拌合物不分层装入模内,一次性装满。b、插捣不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捣插次数多,插捣后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

5、制作不认真,施工企业施工员责任不落实,随意叫工地的工人制做试块,做出的试件参差不齐缺陷明显,完事了,就随意堆在一起。

6、试件制作时,多加粗骨料影响抗压强度,因为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都要产生内分层和外分层;外分层使粗骨料下沉,水和水泥浆上浮,造成混凝土内部不均匀;内分层由于水分上浮在粗骨料下方与水泥石结合部位形成各种孔腔产生薄弱部位,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粗骨料用量越多,影响越大。因此,在制作试件时,不能随意多加粗骨料。

(二)试件质量

1、由于试模质量差、变形大,且没有按规定校正,制作试件时,没有把表面高出的部分刮平,造成试件的边长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相差较大,很多都超过1毫米,有的竞相差10毫米。

2、出现相邻面不互相垂直,试模长期使用没有更新,有的螺栓松动不能拧紧,有的螺栓生锈不容易拆装,所用试模长期使用不当,保养不善,变形较大。出现试块相邻面不互相垂直,公差大于1度。

3试块成型振捣不够密实。试件制作时,没有刮除多余的混凝土,未能正确使用抹刀把表面抹平,残渣多变形大,试模没有擦干净,没有涂上一层矿物油脂或其它脱膜剂,使试件平整度不符合要求。

(三)养护

1、施工现场大部分养护条件都达不到要求,采用堆湿砂养护,冬天气温低,温度达不到(20±2)℃,夏天水分容易干,相对湿度不容易达到95%以上;另外,也有一部分浸水养护。

(四)实验环节

1、几乎所有的检测机构在实验前都没有测量过试件的尺寸偏差和垂直度偏差,直接用公称尺寸来计算。

2、试件放置的位置不正确,不能保证轴心受压。

3、加荷速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试件未完全破坏就停止。

二、对策探讨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砼强度的变异将会影响砼强度判定。

(一)控制好混凝土强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灰比,混凝土强度与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同样的水灰比水泥的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就越高,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当水灰比不变时,提高水泥用量来提高砼强度,这方法是不对的,增加水泥量只能提高砼的和易性,增大砼的收缩和变形。

施工现场砂石一般都是露天堆放,所以含水率变化大,天气变化含水率也变化,施工单位应及时测定,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及时把设计配合比换算施工配合比。

我县粗骨料的级配不合理,基本上达不到规范要求,细骨料中粗砂占比例少,细砂占比例多。

(二)取样应有代表性,严格按规定取样:

1、随机从同一盘或同一车砼中的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然后人工用铁锨来回拌合三次。取样数量应为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不少于0.02m3。

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取样留置应符合《规范》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和100m3 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建筑地面工程混凝土强度试件每一层(或检验批),每1000m2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增加1000m2应增加一次,不足1000m2的,按1000m2计。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增加制作试块取样次数。

6)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每50m3应取样一次,每幅槽段不得少于一次。

7)灌注桩每浇注50m3混凝土应取样一次,单桩单柱时,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

8)对设计成熟、生产数量较少的大型构件,在不作结构承载力检验时,混凝土取样按每5m3,且不超过半个工作班生产的同配合比混凝土,留置一组试件。

三、防治措施

(一)制作试块时,首先要检查试模是否变形,螺栓是否老化,残渣是否清除干净,若发现试模存在问题不得使用,其次,必须把试模先擦干净,涂上一层矿物油脂或其它脱膜剂。其三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1、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2)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满足要求的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2)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3)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m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4)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3、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2)宜用直径为φ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振捣棒距试模底板10~20mm且不得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振捣时间为20s。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

试件混凝土振实后应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试件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二)、试件的养护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三)、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技术要求,限期检定,其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小于全程的80%和大于全程的20%,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

2、对试件的外观进行实测,严格按规范规定。

3、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

四、几点建议:

1、要建立健全现场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落实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即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人员进行见证,必须具备见证资格,明确见证人所应负的责任。每项工程的取样和送检见证人,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在本工程现场的建设单位或监理人员1-2名担任。委托见证人或监理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实行终身负责。

2、采用同条件测强来弥补养护试件的不足。即在按规定制作试件的同时留置相应数量的与构件同条件制作、养护的试件。同条件试件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方法相同。同条件试件与结构物的混凝土相关性好,可真正起到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作用。施工中除按照《施工规范》规定留置标养试件外,还应适当留置一定数量的同条件试件,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和气温较低的冬期,以便准确确定结构物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当出现送检试件不合格或对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同条件试件的试验结果可以作为对现场砼强度评定的一个参考,以便于结合现场无破损检测(如回弹法、超声波法)的结果对现场砼的实际强度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4]《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浅谈市政道路SE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及材料控制 下一篇:提高帷幕灌浆施工功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