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打我一次”恶搞版

时间:2022-10-25 12:50:04

“妈妈再打我一次”恶搞版

近日,一组题为“妈妈再打我一次”的四格漫画走红网络。作品模仿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风格,第一格,妈妈微笑着对正在学习的女儿说:“学习了一天,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啊!”第二格,女儿笑着回答妈妈:“不,妈妈,我喜欢学习。”第三格,故事风起云涌,妈妈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左手,扇了女儿一个耳光。第四格,无语的女儿,用手捂着右脸,一脸的委屈和愁苦。在此基础上,网民进行了加工再创作,很快掀起一股“被打热”。(2013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打脸图”热传,主要是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随时容易激发的解构欲望和娱乐心理。这个“打脸图”,几乎满足了网络微娱乐的所有要素:一是配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的风格,画面充满怀旧感;二是剧情曲折离奇,突兀之余又充满幽默感;三是这一漫画的语言模式与过去的“三句半”很相似,可复制性极强,容易引起共鸣。

于是人们在尊重作品的怀旧底色和剧情大逆转风格的基础上,纷纷对这一作品进行重新解构,错认爸爸版、咸豆腐花版、1+1等于3版之类,越来越让见者捧腹。网友们纷纷编写了各种无厘头的桥段,漫画作品还被不断升级,做成视频,配上音乐,甚至于网络上还出现了“妈妈再打我一次”生成器,只要输入文字,点击生成图片就能获得专属于自己的“妈妈再打我一次”作品。

“妈妈再打我一次”正如当年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网友们一次一次将其玩出了新“高潮”。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跟风心理,人们集体无意识地参与网络上的主题狂欢活动,其实带有实现表达自我、娱乐创造、减压放松的目的。

至于有网友担忧“打脸图”传播暴力,其实人类并没有那么软弱,远没有对“打”严重过敏的地步,绝非一说打就是渲染暴力。事实上,只要你没有洁癖,只要你看懂了“打脸图”,就很容易看出,这与其说是在表达暴力,不如说是曲线抗暴。

作品原创者新浪微博用户“黄博楷bK”的原作品,取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彼时还真是一个家长乐于选择棍棒教育的时代,作品所表达的恰恰是对于这种打脸教育无奈之余的一种“恶搞”,恰恰是一种软反抗,正好用怀旧的方式曲线表达了对棍棒教育的批评。至于网友改编的雾霾版、旅游版之类,也无一不是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形形不合理的软硬暴力的委婉讽刺。

上一篇:浅谈在课改中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下一篇:The Innovation and Martingale Pricing of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