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5 12:45:16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我国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僵化,与新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不协调。为此,提出对现行教学方案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全面实施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经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47-02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支持地方高校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人才,探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人才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经济与地方高校

经济发展需要三个重要因素:资源、人才和技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依靠应用型人才的支持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当地人民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

一方面,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较为理想的科研环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将长期从事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当前地方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运用其具有的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进而发展地方经济。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和单位招聘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以“学生为本”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标准,实施“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以实习工作岗位为导向,基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应用,走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道路,整体得到锻炼。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管理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为进一步提高转型发展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企业”,忻州师院经管系对现行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采用创新的培养方法,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包括目标定位、专业定位和就业定位;其次,教学中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薄弱环节,构建面向地方产业的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在教学理论研究中,注重基本原理的讲授与实践情况相结合,从方法论上加强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总体把握,设置新型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最后,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面向地方经济(主要针对地方企业)的学生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面向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对现有教学体系的改革,提出一个对象(应用型人才)、三个定位(目标、专业、就业),以面向企业需要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搭建学生发展平台。以“学生为本”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应用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上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出发,系统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体系结构,构建了学生发展的平台。

3.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能力,提出以实践工作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以中小企业的管理为基础,与各种教学改革思路相结合的学习和培训。改革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管理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以实习项目为驱动的学生课外实践教育。针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偏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状况,开展以实习项目为驱动的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依托地方区域产业,建立学生主题研究项目和中小企业的联合机制平台:实践性课程设计、应用性学生课题和竞赛项目等。共同促进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和大学理论平台科学、有效的结合。

5.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对接能力。鼓励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时效性论文,争取学院资助项目,促进学院资助项目的对接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研讨会的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针对不同层次的团体和专业,组织学生到不同类项的企业或特色地方经济的企业参观学习,使其强化专业技能的对接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

三、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并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探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

参考文献:

[1] 张仁坤,杨淑清.“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30-234.

[2] 李文姬.600余所专升本高校将转作职业教育[N].法制晚报,2014-05-10.

[3] 西京评论・西岳[N].西安日报,2014-11-18.

[4] 杨幽红.能力导向的工科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00-103.

[5] 袁显峰.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7):182-183.

[6] 陈馥,严思明,卿大咏.油气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8-10.

[7] 郭江,李荣.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冶金技术专业为例[J].华夏教育,2009,(9):113.

[8] 席成孝.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1):92-97.

上一篇:论文化节庆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