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时间:2022-10-25 12:27:4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的结构和质量规格均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全球化、创新经济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并应用于实践。经过5年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实施效果明显。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B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如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内容不新、课时不足,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质量调控和评价不完整、不理想等缺点和不足。因此,分析我国大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显得十分重要。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构建了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培养方案是由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而成,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拓展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实用型”和“突出特色”的新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学时,总实践教学的学时占课内学时的31%,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 0.87,另有5%-10%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外进行。

(二)“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训练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来构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三个平台和11个模块,见图1。

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所必需的一般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较快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一)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积极探索讨论式互动、示范设计、开放式、任务驱动式、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和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生动、有效。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院的专用网站和相关精品课程网站上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将实践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供学生学习,同时,网上有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自由论坛,学生也可相互交流经验,在网上提交作业和实践报告等;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各实践教学多媒体课件讲稿、影像资料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实验过程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实验教学环节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验课可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室的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实验中心管理规范、实验室开放制度、仪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实验经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我们采取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从事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对担任认证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其必须取得认证机构要求的培训讲师资格、考评员资格;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来自行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端人才。

(四)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基地着重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并以此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基地是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深入到生产、管理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一个生产者的感觉,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和提高,真正满足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五)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

1.学生实践教学考核

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是检查和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采取平时实践过程控制考核与实践模块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对实践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到基本操作技能、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层次全面考核学生,重点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人员考核与质量监控

建立和健全由校、院、教研室、学生组成的“四层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内容包括:听课,教案(讲义)检查,学生作业、实践报告抽查等;另外,采用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学生在网上给实践教师评分。将校、院督导组、教研室的检查意见,以及学生的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纳入年终考核。

3.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评估

严格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中有关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状况,实践教学水平,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质量监控等11项观测点,由学校和学院定期组织评估,对于评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活动中优先考虑。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行效果

(一)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科学,它同机械工程技术、生物学技术和化学技术等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技术,更显其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情景化、生活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探究实践。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模块化+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要做好研究的基础,确定科研目标和主攻方向,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得创新思维,开发其创造潜能。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开放性实验、科技制作、竞赛、考证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上进行。5年来在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科技创新基地进行了实验室开放,开放实验室所占比例、对学生的覆盖面逐年增加,2011年分别为42.23%和7.3%,而2015学年分别达到了62.42%和15.28%。5年来全院3个食品类专业学生主持“挑战杯”“辽宁省海洋知识大赛”“可乐杯”饮料大赛等科研项目165项;获大学生科技竞赛奖106项,其中国家级、省级34项;学生145篇,其中核心期刊63篇,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促进了校企融合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保证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岗前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学校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实施一体化教学,大胆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以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教学中心一直积极地推进与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与锦州益多乐乳业有限公司、盘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市百年庄河大骨鸡发展有限公司、爱普罗斯有限公司、辽宁沟帮子熏鸡集团、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大连英那河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进行校企合作培训技术人才,另外还与这些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支持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培训师资力量。

(四)促进了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在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在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培养计划调整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通过学科与专业发展,带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完善了“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学科、专业发展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院食品科学学科及相关3个本科专业的建设发展,现己构成了由18名硕士生导师、18名高职称和24名博士为骨干,共38名教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促进了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中心的建设,在省内外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五)提高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

5年来,在构建和实施“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实验教学中心获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能手1人、辽宁省教学科研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编写教材42部、专著2部、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8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农业领域青年拔尖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8项、省社科基金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0项。获国家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16篇、核心期刊论文221篇。

四、结语

“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平台”与“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中的“共性”与“特性”紧密结合,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效果明显。“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将毕业生综合专业素质与现今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陈洪生,魏文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

[2]潘安霞,程畅.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1).

[3]汪开拓,申连长.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能力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5).

[4]张佳琪,吕远平,贾利蓉,何强.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3).

[5]刘新星,蒋昊,申丽等资源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

[6]陈兆夏,王恬,李俊龙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6).

[7]张桂莲,张海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

[8]李永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程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的社区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策... 下一篇:临泉涌起帮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