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问茶记

时间:2022-10-24 11:25:35

去南宁出差,顺便造访了南宁知名的“漓上人家”和“长裕川”两家茶馆,感受了南国茶人的朴实厚道,如同当地的茶叶味浓酽厚。期间,恰逢横县的第六届茉莉花节,我们驱车前往横县,开始-了在广西境内的千里问茶之行。莱莉飘香,劳动致富

茉莉花茶性温通气,香气怡人。调和脾胃。横县,是全国茉莉花茶重要生产基地。产销量占全国的七成左右。当地只种花不产茶,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横县的茉莉花为双瓣、复瓣,花香浓郁、花期特长。各地茶商集中各地的茶坯到横县,害制成茉莉花茶再包装分销到各地。在横县,茶坯、生产、包装、运输都有专业机构经营,茶商只需携资金来此就能运转。横县形成了特殊的“买全国、卖全国”的销“一条龙”产业化模式。横县以花带动茶产业链条,茉莉飘香,横县成了全国茉莉花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同行的本地人告诉我们,每天花农采摘上来的是还未开放的花蕾,花茶加工厂则在晚上花蕾绽放的时刻,熏出它的香味,让香味浸入绿茶当中,就成为清香四溢、人人爱喝的茉莉花茶。

行走在横县,鼻息之间呼吸的全是清香的味道,需要闭上眼仔细品味,才能从中隐约地分辨出淡淡的茉莉花怎,正因为这香味浸透得如此不经意,才让你觉得它与空气的浑然一体、无处不在。

到清凉境,生欢喜心

带着茉莉花香,我们离开横县,前往佛教圣地桂平西山寻茶问水。走上西山,古树参天随处可见,山路清幽,常有苔藓覆盖在山石和树干上,犹如厚厚天鹅绒的绿布;随柔中带着阳刚与干净。山上一寺一庵,佛音和合。一道石缝中渗透出的泉水名日乳泉,清凉甘滑,水量恒定,常年不断。西山茶,始种于唐。盛于名,佛缘甚深,传为女尼所创特殊炒青法所制:初炒后烘复炒。因茶树汲取山石缝问水分生长,在广西名优绿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最佳。我们一行人走到乳泉古井处打开便携式的竹茶海,煎乳泉水泡洗石庵的棋盘茶。茶汤入口,滚落咽喉,醇和圆润,消乏解暑。西山印象。是茶、是水、是空、是灵……说不清。探寻六堡,迷雾渐开

六堡茶属黑茶,原产地在梧州苍梧县的主堡镇。六堡好喝,山路难行。在去往六堡镇的路上,汽车在群山间艰难爬行。在当地人带领下到了六堡已是夜间。次日参观茶厂渥堆、蒸压车间,厚茶库房,试了几款茶终不理想。所谓产地不存茶,是黑茶的特点。山上树木虽多,无奈暑热难挡。当地老百姓把六堡散茶以竹篓悬挂存于家中灶台之上数年,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

因六堡镇本地原料不足,厂家多而分散。原料良莠不齐。叶种标准不统一,工艺不统一,加上存放的变化,使得六堡茶迷雾重重、千人千面。唯有了解制茶的每一道环节,以专业审评眼光结合黑茶实战经验才能在纷杂的市场中淘到一泡好的六堡茶。好的六堡茶须在山洞存放数年再销售,汤色红浓。香气陈醇。存放多年后自然产生金花,带有特殊的菌花香和槟榔香,特别适合气候潮湿闷热的地域作茶饮。所以,一直以来深受两广、港台、新马日等茶人喜爱,称之为“侨销茶”,是与普洱茶、茯茶作为“边销茶”对应。广西区内已经出现六堡茶、茯茶作为“边销茶”对应。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回落,六堡茶将会成为黑茶爱好者的新宠。

野生古茶,龙的脊梁

取道贺州过阳朔到龙脊景区,这里是典型的桂柳山区,雨水充足。终年云雾缭绕,极宜茶树生长。龙脊的梯田是几百年前勤劳智慧的山民们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向天要地、问水要田的农业奇迹。当地少数民族依山而居、傍水而生。与自然融于一体,懂得如何保护性地利用资源。从无到有,一切靠自己的脊梁背扛出来。这是茶人的品质与精神。

在植被葱郁的山腰上,我们看到大片存活了数百年的半乔木茶树,普遍都有二三人高,树干曲折、斑斑驳驳。充满生机,产的茶味道甘醇厚重,是做红茶和黑茶的极佳原料。农民近年也有种植福云六号等灌木茶树,都生长在原生态环境,品质上带有当地地域特殊的甜香。8月的山上,水稻还是青黄未接。我们坐在明珠茶厂的品脚木楼里,迎松风、煎山泉、品好茶、听故事,恍如世外山人,仙乎仙乎。

下山赴桂林市,到桂湖边的“望湖阁”茶馆赏湖品茗。次日分别到了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和桂林市茶文化研究会,与当地的茶叶科研人员和茶艺老师进行了绿茶、红茶、乌龙茶、六堡茶等二十多款茶的审评交流。莫愁前路无茶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此行全程两千多公里,以原生态和滋润为主旋律,茶构架起天南海北茶人心灵相通的桥梁。慨叹中国之大,茶叶品类之盛,因地域气候不同孕育出不同的物种气息,茶只是其中之一,茶是土地的“舍利”。

上一篇:安吉白茶缘 下一篇:福建仙都:茶香总在云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