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逊克农场耕地地力评价

时间:2022-10-24 10:25:59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耕地地力评价

摘要:将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理化因子及≥无霜期、地形部位、耕层厚度、质地、抗旱能力等项目为评价指标,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综合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对全场621个地块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关键词:GIS;耕地;耕地地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91-1

1.1 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位于小兴安岭北坡,逊克县境内,坐标:东经127°34′~129°03′,北纬48°58′~49°35′。海拔200~400m,全场东西全长125km,南北长45km,场边界线长200km,总面积1793km2。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土壤分为暗棕壤、草甸白浆土、黑土、沼泽土和草甸土五个土壤类型。

1.2 评价数据的来源

1.2.1 野外调查资料 主要调查地形地貌、土壤母质、水文、土层厚度、表层质地、耕地利用现状、灌排条件、作物长势产量、管理措施水平等。

1.2.2 基础及专题图件资料(1)地块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首先获取了全场范围内的3°带投影的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为MapGIS图像数据格式,将其转换、更新。图件的属性表根据地块档案添加了地块名称、编码、所属管理区等内容。(2)土壤图:来自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原图为纸质图件,经扫描矢量化转化为数字形式。(3)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在地块图的基础上生成。(4)土壤采样点位图:在地块图上标明土壤采样点的准确坐标位置。

1.2.3 土壤化验值 2006-2008年全部测试了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项目。

1.3 耕地地力评价理论和方法

1.3.1 评价理论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加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综合地力指数。耕地地力一般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1.3.2 评价方法

1.3.2.1 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地块法划分评价单元。 农场实行的是大机械化作业方式,地块内生产环境、管理、生产水平比较相近,便于指导实际生产。

1.3.2.2 确定评价指标 项目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研讨确定了包括≥10?C积温、无霜期、耕地坡度、地形部位、耕层厚度、质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抗旱能力11个评价因子。

1.3.2.3 评价单元赋值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或属性数据库,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

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状因子,采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形成栅格化的点位图,坡度数据由高程数据计算得到栅格图,将栅格图与评价单元图叠加后,所有栅格的平均值给评价单元赋值。

地形部位、耕层厚度、质地及抗旱能力4个评价因子可以直接形成矢量图,与评价单元图叠加,再采用加权统计的方法为评价单元赋值。

1.3.2.4 单因素评价 数值型指标采用特尔斐专家评估法和SPSS13.0软件,拟合隶属函数;概念型采用专家经验法,直接打分给出隶属度。

1.3.2.5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直接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见表1)。

2 评价结果与分析

逊克农场耕地总面积52.8万亩,评价耕地621块,综合指数最大值为83.94,最小值为52.97,均值为70.86,标准差为6.30采用等间距法进行地力划分,将地力分为6个等级。

结果表明:全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布在0.581~0.788之间。

农场一、二级地集中分布北部区域,主要分布在第四、五、六、七等管理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速效K和有效P等主要养分含量高。根据全场近三年各地块产量调查显示,主要分布在48、46、49、51、53、15、16、26及23队,利用上几乎没有限制因素,可以安全地种植作物,是高产、稳产农田。但少量地块土壤酸性较强。应做到用养结合,调整肥料投入比例;增施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

农场三、四级地分布较为分散,主要以南部为主。三、四级地分布在第一、三、七等管理区;土壤以中壤为主,有少量低产田,土壤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如17、14队塘地,34队沙壤坡地,28队林区小气候,这些地影响较大,产量一般。

农场五、六级地主要分布在第四、八、三管理区;分布在黑龙江边、西北河流阶地和东南部丘陵地带,对作物选择性强,有较大限制。如沿黑龙江流域41、42、45、39队,这部分地土壤耕层浅,沙化严重,不能种小麦,只能种抗旱能力强的深耕系作物。第八管理区由于积温低只能种超早熟大豆品种或改种水飞蓟。对有机质含量较低地块,应增施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从评价结果来看全场总体土壤养分水平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种植作物安全,是高产、稳产农田。

3 小结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地块法划分评价单元,既可以反映单元之间的空间差异性,又可以较直观地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地。使评价结果更具综合性、客观性。

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特尔斐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价者主观因素影响,更能准确地反映耕地的地力差异,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精度。研究结果与农场的具体实际相符,说明评价理论和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对采样点数据分析,对今后制定可行的施肥技术指导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但此评价方法操作面积大,区域广;结果属于专家们的集体主观判断;也可能出现与评价与实际分级不符的情况,这也是此方法之缺陷。

作者简介:王占平(1963-),男,汉族,安徽凤阳人,本科学历,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土肥测试中心农艺师,从事土肥工作。

上一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下一篇:简论以科技培训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建设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