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的根本本色的精髓本色的实质

时间:2022-10-24 08:4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更高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革新,但是朗读永远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也一直是语文课的本色。

一、咬定朗读不放松――本色的根本

周一贯老师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他认为,诵读到位则学生自然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以“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扬声诵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反复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各异的读中会文义、品情感,从而油然生发、融合了文本情感、作者视界和阅读主体情感。

片段一:《黄果树瀑布》教学片段

边读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提示: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展开丰富想象,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学生按照要求边读边圈画词句,作批注,教师巡视)

生交流听到的句子:“刚进入景区……”感受到声音很响。

师:是呀,这声音真大,真响,能表现出来吗?(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引读“渐近渐响……”(边引读边点击句中的关键词)后指导学生再齐读。继续交流听到的两个句子:“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山回谷应”。

师:看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描写声响的。

生:这三句都是比喻句。

师: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生:(思考了会)不同的比喻。

师引读三句比喻句,指导朗读。

师:赞美一种事物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读出你的赞美来。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文就需要美读。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文带来的美感。而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

二、情感形象共徘徊――本色的精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文章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在理解那一段意,体味那一片情,感受那一颗心的过程。

片段二:《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1~3自然段,划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相对应的词句。2.根据划出的词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生按照要求进行自学。

师:了解了诗人的心情才能读到位,文中哪个词是表达他们此时心情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依依惜别,并让学生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理解“依依惜别”,要求学生把这个词送到句中去读。(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读“藏”,李白和孟浩然心中藏的是什么?

学生: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他们不想让对方知道这种离别之情,从哪看出来?

生 :他们一会儿仰望, 一会儿远眺

师:假如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会干什么?

生:饮酒

生:写诗

生:作诗聊天

……

师: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他们的不舍之情。

“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作品是作者思想的结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才可以体味出作者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字中之情,做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如果说,感受到文章的音乐美,是初闻其声,理解内容是识得其貌,那么感受意境,便是要学生与其产生共鸣。朗读,恰恰是激感的重要手段。案例中的教师在引领学生读书时,有效地抓住了“依依惜别”、“藏”等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在朗读与合作中体验情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朗读,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一般真色自生香――本色的实质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坚持以读为本就是要把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啷啷书声。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 先理解段落,要理解段落就要从句子入手,要理解句子的内涵就要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上,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片段三:《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要求学生回忆读出诗的韵味的方法:(板书:诗文对照悟诗意 细节之处品真情)

出示学习任务:

1.学习4~5自然段,诗文对照,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意;

2.诗文和诗,发现细节,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韵味。

生小组内学习,师巡视指导

生:我关注了“伫立”这个词。

师:船都不在了,李白还在想什么呢?

……

师牢抓本段中的“孤帆”“凝视”“尽”等词让学生品读、体会。而后学生齐读整首诗,练习背诵。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自由读与有目标的练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有目标地练读,做到情绪与语言共生,语言在情绪中发展。教师要善于把朗读要求运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为学生所接受,这样的朗读训练才会成功而卓有成效。通过这样“活”的朗读赋予语言文字更深层次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超越时空,超越文本,产生与作品主人公零距离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学生就在@样有目标的朗读中,从细节处着手,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不忍离别的情谊。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江苏】

一、小学语

上一篇:如何建构学前儿童实践教学体系 下一篇:歧义容忍度对留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