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扬帆远航

时间:2022-10-24 08:28:51

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扬帆远航

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倡导打破学科本位,倡导多学科间的综合与社会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拓展延伸训练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和更精彩处拓展。正如课标所说的要跨领域地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但如何围绕“语文”来拓展?拓展如何做到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服务?如何增强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利用文本空白处——拓展延伸

课文中经常会有些地方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创设对话情境,可实现教材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其中,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拓展延伸。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时,教师多次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去想象。第一个句子: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教师让学生理解后说:“假如现在我就是那个面包店的老板,你就是那位中国留学生,你向我求助,你怎样向我说明自己的处境?”第二个句子: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同样,让学生理解感悟后问:“此时此刻,作者凝视着这面五星红旗,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些情境的创设就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具有延伸性。

二、找准文本练笔处——拓展延伸

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我们可以多创设这样的练笔机会。

有位教师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就抓住了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学会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很突出的一个写作方法就是第四自然段中的围绕一句话具体描述。课尾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模仿第四自然段,运用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我想这样的训练,不仅引领学生感悟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引领了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样的拓展是有效的。

三、凭借综合性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例如,在人教版教材进入第三学段后,出现了整组集中,确定了明确主题,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第九册中的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这是一个规定了方向又有很大拓展空间的单元,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把手中的蛋糕做大做漂亮。让学生动手制订计划,搜集和阅读汉字的材料,策划和组织活动,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册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

四、激发课外多阅读——拓展延伸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做一棵大树,那么课外就恰如大树上的“枝叶和树根”,根深才能叶茂,叶落总会归根,树木才能茂盛。摆正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语文教学才能相生相长。学生课外的读写天地是大海,是天空,是群山。我们希望课文教学内容要精当,其背后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读一点相关的文章,最好指导学生读整本书,即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和书籍,语文教师的职责既包括指导学生学教科书,也应指导学生读其他的书报、资料。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质也需要一定的量,没有足够的量,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五、联系多彩的生活——拓展延伸

2009年7月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建特级教师协会举办的闽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台湾苏兰老师的一堂语文课,很受启发。她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在她的《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教学中,我发现苏兰老师不仅注重阅读的深度更注重阅读的广度。因为诗句的意思较浅显,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大,苏兰老师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去理解“生活是多么广阔”的内涵上。课上她和学生分享了多部电影剧情,了解名演员——梅兰芳,带领着学生去感受剧情的发展变化,还和学生分享了她的一次次愉快的旅游,并欣赏了她搜集的相关图片资料……

拓展内容之广,容量之大让我很惊讶!难道这就是语文课?语文课就是这样的?但有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在这堂课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多么广阔的含义,也让学生猎取到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我领会到了这就是大语文观:即语文与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儿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就语文教语文,而应当思考:带给学生更多的拓展是什么?更多的思考是什么?更多的影响力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把书读透,才能把书教出情味来,教出生命的厚度来。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简谈 下一篇:“玩”中的智能语文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