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综治仔猪腹泻

时间:2022-10-24 07:54:04

【摘要】仔猪腹泻是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是当今养殖业的一大难题;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仔猪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仔猪的腹泻问题相当普遍,腹泻率一般在20%左右,死亡率在2%~ 4%左右,条件较差的猪场,断奶后仔猪的腹泻率可达到70%~80% ,死亡率达到15%~20%,有的甚至高达60%。因此对仔猪腹泻病理和防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开发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试论 综治 仔猪 腹泻

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

仔猪腹泻的原因由多方面引起,其具体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原因、自身原因、环境原因、管理原因等多方面。具体如下:

1.1 病理性腹泻

1.1.1 细菌性腹泻: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增生性回肠炎等。

1.1.2 病毒性腹泻:由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瘟、伪狂犬病等。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粘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1.1.3 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较为常见,发生地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

1.2 生理性腹泻

1.2.1 免疫反应抑制 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母猪初乳中免疫蛋白含量高达7%,而新生仔猪的肠壁通透性较大,能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以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大为减少,仅为0.5% ,仔猪主要依靠主动免疫。可是,当给仔猪提早断奶时,由于仔猪出现反应,而降低仔猪抗体水平,抑制细胞的免疫力,使仔猪抵抗力减弱,故容易发生腹泻。

1.2.2 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由于仔猪胃液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其次仔猪消化生理机能是逐渐发育成熟的。1月龄左右的仔猪,其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如果此时,从饲料中摄取过量植物蛋白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腹泻。

1.2.3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 胃肠功能正常时,肠道里有益与有害微生物处于互相制约状态,保持平衡,使猪不发病。因早期断奶而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抑制,消化酶活性降低等,造成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害,使其抵抗力降低,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便乘机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发生。

1.2.4 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消化酶是指仔猪消化道里的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等。仔猪早期断奶后1周,这些酶的活性显著降低,降到断奶前水平的1/3。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断奶后,乳糖消失,使乳糖来源终止,胃酸分泌很少,胃的PH值上升(酸度降低),直接影响上述消化酶的活性,使仔猪消化功能降低而导致腹泻。

1.3 断奶应激性腹泻。常发生于断奶后4-10天,粪便为水样,严重者失禁,有时边吃料边排粪。特别是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很容易就致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跟不上需要,更易致病。

1.4 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1.4.1 霉菌毒素引起的腹泻 因原料如玉米等含有霉菌毒素而引起仔猪腹泻(有时虽然肉眼看不见,表面看起来原料没有变质,但实际上霉菌毒素含量已超过标准)。

1.4.2 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至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1.4.2.1 哺乳母猪突然换料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母猪哺乳需要大量的能量而改变饲料配方,加大饲料中能量的比例,当饲料中能量饲料如玉米比例添加量超过60%时,仔猪很快就会出现腹泻,这时主要表现为黄白痢症状,因为突然添加能量饲料,造成乳汁过于浓稠,乳汁含量高,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导致了仔猪的腹泻.

1.4.2.2 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饲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 饲料中米糠,油饼,鱼粉等比例过高,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食后无法消化而腹泻;饲料霉变本身含有大量的毒素,可以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腹泻,喂青绿饲料过多,或轻泻饲料如麦麸等比例过大,就容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腹泻.

1.4.2.3 仔猪供水不足 仔猪开食后,往往食欲很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细菌发生腹泻.

1.4.2.4 哺乳母猪患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导致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导致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腹泻.

1.4.3 母猪过肥 产前母猪过肥,产后母乳过浓易引起仔猪白痢,主要是消化不良所致。

2. 病理性原因分析

2.1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7日龄以内多发,一般发生在7-30日龄以内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也最严重。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继而同窝中其他仔猪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的松弛,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和阴门呈红色,精神萎靡,吃奶减少或不吃,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剖检以肠道病变为主,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的内容物和气体。

2.2 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流行性,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有腥臭昧稀粪为特征.病猪拱背,行动迟缓,被毛粗乱,周围粘满粪便。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栏舍污秽、母猪乳汁不足或过于浓稠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程2-7天,如能积极治疗,合理饲养,一般死亡很少,大部可自行康复。

2.3 仔猪红痢:由C型或A 型魏氏梭菌引起,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以排出粉红色或棕色稀粪便为特征。粪内常含灰色坏死性碎片。由丙型魏氏梭菌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粘液粪便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常常是全窝发病全窝死亡,发病季节不明显。剖检病变主要为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淋巴肿胀。

3.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是母猪哺乳期间不要随便改变饲料的配方或更换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在配制母猪料时,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不能超过60%;粗蛋白的含量不能低于18%,要多喂青饲料,母猪产前7天开始减料,产仔当天不喂饲料,产后逐渐加料,使母猪分泌出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②应保证母猪初乳期内基本健康无病,给母猪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夏季要防热降温,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增强母猪的体质;及时的清除粪便,保持圈舍卫生干燥,母猪产前5天,将产房打扫干净,铺上干草。

3.1.2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仔猪的保温,除增加垫草外,用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而发生腹泻。同时,仔猪一出生,用拜有利口服1ml,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每日2次,预防仔猪发病。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足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复用。用细菌制剂就不能再用抗生素,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提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的发育,减少仔猪的腹泻。

3.1.3 加强预防免疫 预防免疫工作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二种方式

3.1.3.1 母猪免疫: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5ml,2周后再注射10ml,预防仔猪红痢。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天免疫注射1次,预防仔猪黄白痢。

3.1.3.2 仔猪免疫:(1)用细菌制剂喂仔猪。用促菌生等,在仔猪吃乳前喂服,然后再哺乳,预防黄白痢;(2)用红痢血清注射。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

3.2 治疗方法

3.2.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在确诊的基础上进行.细菌性腹泻时.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地感染情况,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仔猪腹泻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就会死于脱水和继发感染。临床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3.2.2 利用微生物竞争抑制原理进行治疗 口服有益微生物制剂,通过调节肠道内的氧气或PH 值,可竞争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恢复肠道内正常的生态环境,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这类制剂有“促菌生”、“凋痢生”、EM制剂。

3.2.3 利用中药复方进行防治 由于经常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用现有药物治疗腹泻效果不佳。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中草药复方进行试治,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取白术、苍术、山药、泽泻各50克,共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20分钟,混于精料中喂母猪,每日1次,连喂2日,哺乳仔猪吃乳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林云.养猪词典(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主编.兽医微生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3] 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

[4] 葛兆宏主编.动物微生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

[5] 贺生中主编.家畜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

上一篇:浅谈作文指导与习作情境和创设 下一篇:多媒体有效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