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救治丹青

时间:2022-10-24 06:51:19

世界日新月异,偏偏有人醉心于古代书画。中央美术学院就有这么一个专业,专门学习如何保护与修复古书画。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十分精彩,还能体会到对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具备绘画和动手能力,甚至还要懂物理化学。

近年来,传统文化保护事业越来越系统化,各大高校也出现了不少相关专业与学科。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文化遗产学系,就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艺术类文化遗产的科系,号称“最古老的事业,最年轻的学科”。系里设有许多专业,比如美术考古、书画鉴定、民间美术等等,其中书画修复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颇有些遗世独立的味道。

装裱,书画的“延命符”

对于书画修复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的最基本技能,就是书画装裱。传统书法和国画常常写画在薄薄一层纸上,稍不小心就会撕坏,一旦打湿就会破烂,非常难伺候。所以古人说:“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装裱书画一般有三道工序。首先是“托芯”:未经处理的书画称为“画芯”,“托芯”就是在画芯背面衬上纸,让它变得结实。第二步是“裱”,用绫绢等织物给“托”过的书画镶边,制成立轴、手卷、册页、画片等各种形式。最后才是“装”,也就是给裱好的书画组装上轴杆、丝带等“附件”。书画经过装裱就牢靠得多了,许多上千年的古书画能留存至今,都是装裱的功劳。

装裱工艺历史很悠久。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扁的木条,系着细绳和飘带,这就是最早的装裱雏形。之后历代的装裱风格都有所不同,比如南北朝装裱书画多用“赤轴”、“青纸”,唐代常用织锦,宋代多用绫绢,明清后,素绢或浅色绢的裱料比较流行。因此学生必须首先熟悉历史,才能判断作品的年代,这是制订修复方案的首要前提。

修复,比手术还慎重

书画经过装裱虽然结实多了,但“延命符”并非“金钟罩”,若保存不当仍会损坏。比如在潮湿环境中收藏久了,含有胶质的书画墨迹很容易与纸的背面粘在一起,鲜艳的颜料也会因氧化变得暗淡,甚至脱落,此时就需要修复师来妙手回春

如果画芯比较完好,就只需要修补残损的装裱部分,有时也会把画芯整个剥离下来重新装裱。若是画芯受损,就需要更高超的修复手法,比如为褪色的图画重新补色,使之恢复鲜艳称为“全色”,补全因损坏造成的断笔称为“接笔”。

这些听起来很玄乎的技艺,文化遗产学系的学生是必须要学会的。不过因修复不当而使文物损毁的教训太多了,技术没练熟的学生们可不能动真正的古书画。素有“修复国手”之称的冯鹏生教授认为,学修复首先要学一个原则:对于古书画,能不修就不修,没把握修好,宁可保持原样。修复前要仔细阅读前人的记录,研究材料学、鉴定学、历史学,在尽量保持原画风格、笔法的前提下,用最少的触及进行修复。整个过程恐怕比医生动手术还要慎重。在课程安排中,学生们会先用一些现代书画来练手。

颜料与水的化学实验

在古书画修复过程中,许多步骤很像化学实验。比如给画芯去霉、清洗污点,要用到高锰酸钾、草酸、双氧水等试剂。装裱用的糨糊,修复用的颜料和墨,也都要用传统方法自己调配,因为现代工业生产的糨糊和颜料中,可能存在会损伤古书画的化学物质。

学生们必须掌握颜料的调配方法。传统国画颜料基本都是固体,需要用水调开,但不同颜料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至少先要了解颜料成分,知道它来自什么矿物或植物,才明白该怎么处理。

国画雅称“丹青”,“丹”是来自硫化汞矿物的朱砂色,“青”则是由蓝铜矿提炼的石青色。此外,“石绿”来自孔雀石,“赭石”来自赤铁矿,“雄黄”来自鸡冠石(雄黄矿),“靛青”是木蓝等植物叶子的提取物(青黛),“藤黄”来自海藤树的黄色树脂,“苏芳”则是从苏木根部提炼出来的……它们处理起来要区别对待:矿物颜料一般要用开水泡,例如石青,用冷水就完全化不开;植物颜料则水温不能太高,例如藤黄只能用冷水化开,若用热水泡,就会产生渣滓沉淀。处理不同的墨也有不同讲究,如果不“知其然”,自然就没法“知其所以然”。

上一篇:无“微”不至的“微语文” 下一篇: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