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概论》课教学语言的“短、实、新”特色和要求

时间:2022-10-24 06:00:29

论《概论》课教学语言的“短、实、新”特色和要求

【摘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教学语言中体现“短 、实、新”的特色,符合该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教材中许多经典的文本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也对恰当使用“短 、实、新”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语言 “短、实、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01-02

中央高层提倡各级干部,讲话要“短、实、新”,不讲长话、空话、套话,引导全社会形成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探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语言如何体现“短 、实、新”特色,避免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现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在学生中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生中更具号召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概论》课性质和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语言体现“短、实、新”特色

每一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其教学语言的基本特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道路,充分认识新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各行各业合格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该课程一般为4个学分,理论教学一般在60多学时,教材使用全国通用教材,共十五章,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和政策性很强。这样就给《概论》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教材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问题;二是如何解决理论的抽象性与学生知识阅历浅;理解力差的问题;三是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概论》课教学语言上,尽量体现“短 、实、新”的特色,让学生感觉老师语言简洁精练,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新颖独特,学生就听得懂、喜欢听、能信服。

所谓短,就是在《概论》课教材容量大而教学时数少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量抓住教学内容的要点,精讲,短讲,不面面俱到,不讲太多的套话,以便挤出更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互动。所谓实,就是在教学中的语言,要理论联系实际,讲实话,讲学生听得懂、能理解、有真情实感、令人信服的话。把教材文本语言转化为教师口头语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所谓新,就是《概论》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及时反映国际国内新形势,国家新政策,表达学生新期望,增强《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来展现教师掌握的新知识,体现教学的新理念,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概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概论》课教材中的经典表述,为教学语言的“短、实、新”提供了范例

真理的表述,历来都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如果表述真理的语言冗长,艰涩难懂,便不易被人们记住和传播。《概论》课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阐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指导意义。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凝结,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但是,这些博大精深的理论却往往通过某个领导人以十分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了,富含哲理,一目了然。很容易被大众理解和传播,使理论掌握了群众,群众掌握了理论,真正体现出理论的力量,达到了理论宣传教育人的目的。这类“短、实、新”的经典语言,在《概论》课教材中就有许多。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两句通俗易懂的话,就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把十分复杂的文化方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清楚了,体现了共产党的广阔胸怀和坚定的自信。邓小平在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世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仅三言两语就解除了人们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困惑和争论,至于他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等话更是体现了他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句赋有哲理的话,不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定信念,而且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既有新意,又令人信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不仅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展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且语言精炼,赋有新意[1]。这些经典表述,为我们在《概论》课教学教学语言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短、实、新”特色,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短、实、新”特色的教学语言,给《概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语言是把教学过程艺术化、科学化,并在其中实现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2]”。用最简短的语言来传递教学的意图,决不仅是一个语言功夫问题,而是一个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问题,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主持召开反腐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提倡专家要说短话,实话。他说: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他特地引用了丘吉尔的一段话:“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3]。可见会说短话是需要工夫和智慧的。有些《概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说长话、套话,其实是自己功夫不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认真准备,胸无成竹,怕讲错讲漏,怕讲得不全面不准确,只能照本宣科。因此要把《概论》课讲精讲短,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有很强的理论功底,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对教材内容相当熟悉。有人曾经说,把一个问题说清楚,需要30分钟的是助教,需要20分钟的是讲师,只需要10分钟的就是教授,虽然此说有点极端,但它反映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讲课长短的辩证关系。

上一篇:探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职高语文教学效率应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