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条件反射,让学生爱上阅读

时间:2022-10-24 05:51:18

利用条件反射,让学生爱上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亲有经验,坐着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儿子眼神好,总是在要转弯的时候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个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了各种办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菜诱之,牛依然一动不动。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看看四周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牛是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是以习惯而活。习惯,归根到底是一种高级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牛听到“爹,转弯啦!”就应声而动,这是声音和牛之间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原理在阅读和孩子之间也建立一种条件反射,从而让孩子爱上阅读,进而养成喜欢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的良好习惯呢?

一、定时限时阅读,初步形成条件反射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孩子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则能初步形成大脑对阅读的条件反射。

1.定时阅读

定时阅读是指固定某一时间段进行阅读。比如在学校,可以安排每天中午的时间为阅读时间,或者每周安排一至二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如果是在家里,也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不做别的事情,只做与阅读有关的事:或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或一家人在一起读书。阅读时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2.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如:每天的课外作业中,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作业,并且坚持在第二天进行检查讲评。通过长期的训练,大脑会对阅读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

二、不断鼓励欣赏,巩固、强化条件反射

初建立的条件反射还不稳定,容易消退。为使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对于孩子来说,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鼓励,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一种愉悦的感觉,从而巩固、强化条件反射。

1.口头表扬

一天,我班的叶丰鸣同学做完作业后,又开始阅读了。我看到他摇头晃脑,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夸赞道:“叶丰鸣同学又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了,他真是我们班的小书迷啊!”自此,孩子们都自觉以叶丰鸣为榜样,并且以被老师冠上“小书迷”为荣。没想到,老师不经意的一句小小的表扬,却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于是,类似这样的表扬经常从我嘴里冒出:“王峰恺又在享受他的读书时光了。”“朱夏妍又在采蜜了,真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啊!”……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

2.物质奖励

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总会为准备孩子们的奖品而犯愁。比较精致的礼物,买不起;铅笔、橡皮、本子之类的奖品,太俗气。买什么奖品才能受到孩子们的青睐,而且还比较有意义呢?近年来,小小书签成了我的首选。书签上的图案精美,内容时尚,而且还实用。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我买回一些书签,在书签的背面写上各种赠言,有读书名言、人生格言、励志警句等。看着孩子们心肝宝贝似的夹在书中,我非常欣慰。一张小小的书签寄托着老师对同学们的期望,孩子们似乎也洞察了老师的心思,变得越来越喜欢看书了。

3.精神愉悦

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并写下来。第二天,我批阅了孩子们的作业,他们有的给妈妈送一束鲜花,有的在妈妈陪同下学会了交电话费,有的把家中的玻璃窗擦拭一新,还有的帮妈妈擦皮鞋……一段段文字,篇幅虽然不长,却包含了孩子们的一片真情,因为情真意切,所以就显得特别感人。为孩子们的懂事感动的同时,我在想,如何趁热打铁,扩大胜利成果呢?我特地精心挑选了几本日记本,奖给这次写话技高一筹的同学,鼓励他们把生活中有趣的人、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尽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得奖的同学喜上眉梢,没得奖的同学羡慕不已。最令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我把一份印着这几名同学作文的班报呈现在班上,并当众宣读了他们的作文。最后,作为礼物,他们每人得到了一份班报。那天,这几个孩子简直成了光彩照人的小明星。一下课,同学们就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真是羡慕嫉妒恨哪!从那以后,班里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

三、坚持榜样示范,最终养成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孩子的关注、教育都是心血来潮,没有坚持。这样怎么能给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条件反射?

1.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读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家长就应买好放在孩子每天能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教师、家长首先要喜爱读书,懂得读书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这样做还能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家长都在读书,我也要读书。

3.坚持让阅读成为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来说,一个人行为习惯的真正养成,需要不断地重复。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重复的次数是21次。不管这个次数是不是精确,但至少表明一点:所有的行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强化,才会形成习惯。所以,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改掉孩子的一个坏习惯,同样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千万不要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开始放弃。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就会条件反射地形成阅读的好习惯,也就会收获一个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试谈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如何规范性操作与实施 下一篇:练习设计贵在新、深、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