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部字的分支看“足”部字的文化内涵及教学

时间:2022-10-24 05:20:35

从“足”部字的分支看“足”部字的文化内涵及教学

摘要:本文以“足”部字的几个主要分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足”部字的几个主要的分支部首,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足”部字并解释了相关的意义,同时又介绍了关于“足”部字的起源及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足”部字的教学建议,初步阐述了“足”部字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希望可以改善与提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关键词:“足”部字;汉字文化;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 引言

近些年来,现代汉语中的汉字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从发表的众多文献看,汉字的研究也日趋成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成果中,有包括部件的,也有包括部首的。在关于汉字部首的研究中,如“女”部字的、“手”部字的、“口”部字的等,都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作为汉字部首种类的一种――“足”部字,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足”部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是一个重点。因此,“足”部字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足”部字的分类

1、“足”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对“足”字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足”字的解释是:“人之足也。在下。从口止。依玉篇。口人也。

(2)有关“足”部的字的解释

有“足”旁的字大都跟脚或者脚的活动有关系,例如:“跑、跳、路、跟、踢、跪、蹲、趾、蹄、跋、蹂、躏”等等。

有一些“足”旁的字,现在的意思跟脚或者脚的活动没有关系,但是它们最初的意思都跟脚或者脚的活动有关系。例如:“暴躁”的“躁”最初的意思是举动急躁。“距离”的“距”原先的意思是指鸡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足”旁的字,它们跟脚或者脚趾的活动没有关系,它们的“足”旁表示读音,例如:“捉、促、龊”等等。因为古今语言发生了变化,读音跟以前不一样了。

2、“止”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对“止”字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止”字的解释是:“下基也。” “止”的本来的意思是脚,脚趾的趾就是这个“止”,由脚的意义转到趾的意义,这是意义缩小了。从“止”的字都表示和脚有关的意义。

(2)有关“止”部的字的解释

“止”是脚的形状,有“止”部的字大都跟脚或者走路有关系,例如:“步伐”的“步”是两只脚一前一后在走路。

3、“走”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对“走”字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走”字的解释是:也。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疾曰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走”部的字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走”部都是一些与行走有关的字。

(2)有关“走”部的字的解释

“走”字像人甩开两臂跑动的样子,有“走”部的字大多数都跟走路有关系,例如:“赶、超、越、趟、起、赴、趋、赳”等等。

(4)“走”部字的文化内涵

“走”的本义是跑。上面像甩手奔跑之人形,下面从止,表示脚。《释名.释姿容》:“慢行曰步,急行曰趋,疾趋曰走。”

4、“”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的解释是:“乍行乍止也。公食大夫注曰。不拾而下曰。

(2)有关 “”部的字的解释

“”部后来都写作走之旁,“”的上面是“彳”,下面是“止”,意思是脚在路上行走。

5、“彳”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彳”的解释是:“小步也。象人三相也。三者,上股,中,下足也。者,中以上下也。而股足之。丑亦切。李斯作。迹小也。凡彳之皆从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彳”部也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

(2)关于“彳”部的字的解释

“彳”表示人慢步行走的样子,有“彳”部的字大都跟走路有关系,例如:“往、征、待、徘、徊、彷、、径、徙、循、御、徐”等等。“循”是沿着、顺着行走的意思。“御”是驾驭马车的意思。“徐”是慢行的意思,“清风徐来”的意思就是说清风慢慢地吹过来。

6、“行” 部的字

(1)《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行”的解释是:“人之步也。步,行也。,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之行。言之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行”部也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

(2)有关“行”部的字的解释

“行”字像十字路口的形状,有“行”部的字大都跟道路或者行走有关系

现在的字典都把“行”旁的字归并到“彳”旁里面了。

(3)关于“行”旁的字的文化内涵

“行”字的本义是道路,《尔雅.释宫》:“行,道也。”关于“足”部字教学的建议

“足”部字是基础字,应用广泛并且构词能力强。“足”部字的教学贯穿留学生学习的始终。

1、对“足”部字的教学建议

(1)以汉字部件教学为中心

汉字从字形上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笔画、部件、整字。苏培成认为,“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它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留学生在书写汉字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类错误:一是部件错误。有一些留学生常把汉字的部件写错,随意增减笔画。有的则把部件写得模糊不清,让人难以辨认。二是部件混乱,把形体相近的部件混用。

(2)字族文识字法

汉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义相通、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结构前后传承或有密切关联的汉字。具备这种特点的一系列的字为一个“字族”或“同族字”。我们可以在汉字教学中,利用汉字字族理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简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留学生的识记过程,达到扩大识字量,提高留学生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的目的。

(3)分别释义的教学方法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曾列举了六种解释汉字的方法:(1)用实物或图片解释;(2)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3)用语素义进行解释;(4)类比;(5)叙述情景;(6)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诠释[10]。

2、 不同级别学生“足”部字的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HSK大纲》中的规定及其在语料库中的汉字使用频率统计结果,可以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

对于“足”部字中意义很抽象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教学中可以通过本义进行过渡,将抽象义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通过上下文以及对“足”部字的本义猜测引申义,使抽象义具体化。

三、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足”部字以及“足”部字的几个主要的分支,并且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汉字及其解释,在解释汉字的同时又引出了一些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并且就“足”部字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4

[5]孙德金.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72

[6]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7]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8]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9]孙德金.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42

[10]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 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9:55 -56.

[11]吴勇毅. 词语的解释[G]//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78 -79.

上一篇:浅谈提倡学前英语教育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