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的是与非

时间:2022-10-24 04:59:22

多元化经营的是与非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不少企业开始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中既有因多元化战略而受益的企业,也有不少因多元化经营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的实例。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具体实践,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企业如何正确实施多元化战略。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战略 误区

一、多元化经营的理论研究

多元化经营(Diversification)即多种经营、多角化经营,是企业不局限于某产品或某行业的经营,而实行跨产品乃至跨行业的经营,其实质是一种战略扩张。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从多元化成本和多元化收益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当多元化成本大于收益时,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绩效;反之,则会使企业绩效增加。

(一)多元化经营的成本理论

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内部的组织成本,使其内部活动的协调加大了难度,但是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却是有极大益处的。经营者通过多元化,第一,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收入以及更有前途的就业前景。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多元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因此进行过相关管理工作的经理人具有较高的经理人才能,他们应该获得更高的薪酬。因此,他们可以从多元化中获得更多的个人收益。第二,可以通过获取防御性收益来降低自己的“雇佣风险”。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增加企业对经营者的雇佣成本,从而降低其被解雇的概率。第三,可以以管理具有复杂内部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企业为手段提升个人的社会声望与名誉,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益,从而在无形中诱使经理人执行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第四,可以通过多元化支配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个人权限,从而获得更多“揩油”(skimming)机会。

从理论出发,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可能导致经营者为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企业绩效,经理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很可能会背离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固执地选择多元化经营,损害公司价值。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一方面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促使企业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另外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经营者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督。

(二)多元化经营的收益理论

风险分散理论(1952年,Harry Markowits)很好地解释了多元化经营对于风险的分散性。多元化就是企业将资金和资源等投资于收益风险各不相同的行业和业务,其实质就是一种对最优投资组合的追寻过程。若假设各业务或行业间的现金流和利润不相互影响,多元化程度越大、风险越小。也就是说,当某企业在某行业的投资受到不利影响时,可能另一个行业的收益恰好可以对其进行补偿,多元化企业仅面临来自行业间的系统风险。因为随着企业跨行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影响将越来越小,最终趋近于0。

多元化经营也使企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经济学家R.Coase于1980年提出内部市场理论,认为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较高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多元化企业业务之间人、财、物得互通有无,降低了融资成本,解决了企业经常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使企业抓住更多投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购销资源、品牌以及人力资源的交叉协助。范围经济理论也指出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弥补专业化带来的资源利用效率损失。多元化的主因来自于企业的过剩资源和产能,由于范围经济效应的存在,多元化成为一种经济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多元化的扩张可以使这些资源和产能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及动因分析

(一)风险分散

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避免了单一经营造成的对专一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同时将资金和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业务中,当某产品或业务遭遇利润损失时,可以利用其他产品或业务的盈利进行弥补,减弱了企业受政策或市场影响的被动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达到尽可能减少企业利润损失的目的。

(二)现金流量互补

对企业来说,不管是做大也好还是产业整合也好,都有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而多元化的战略构想之一就是通过涉入不同性质的产业,通过的行业间的互补达到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多元化经营需要精细策划,如果不能做到现金流互补,多元化经营就成为一个陷阱。

(三)优化资源配置

每个企业都有较强的产品关联现象,其上下游相关产业衍生的关联产品非常之多。企业可藉此相对容易地进入一些关联领域,实现多元化战略,而在此进程中,代价和风险都极小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追逐市场利润,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种资源和产能既包括有形资源:如企业的分销渠道、财务资源、生产能力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如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商标、技术等。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甚至可以进行跨行业多元化经营。在合理评估现有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无形资源等)后,若评估结果显示有充分剩余资源且企业自身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涉足其它行业,通过对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诸如管理经验、品牌、公共关系等资源的合理利用获取额外的收益。

三、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及发展战略

企业实施多元化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与规模,最终实现范围经济。多元化扩张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企业的内部资本积累,不断投资新项目和业务,最终实现企业规模增长;另一种则是通过收购、兼并、联盟、重组等外部手段进入新领域。

(一)企业应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保持谨慎态度

很多典型案例表明在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时,只有走规模化与规范化、专业化道路的企业才能经过磨砺保留和发展下来,反之将会被市场的自然法则所淘汰。因此企业要运用规模化,细分目标市场,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准确的划分,从而决定自身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开发创新产品上,提升产业和区域内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尚不具备多元化经营的实力与条件时,不要盲目地进行多元化的跟风选择,以防止绩效受到负面的影响。

(二)进行多元化经营尝试的企业应时刻保持警觉,出现问题及时做减法,回归理性

一些实力与资金基础雄厚的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尝试时,为了扩大利润来源、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进入与自己原有行业完全非相关的产业中去。这部分企业应该保持对自身条件与宏观环境的客观分析与清醒认识,充分衡量进入其他产业的利润与风险性,防止由于对新领域或新行业的认识不足,给企业带来资金运用上的困难,甚至影响了主营业务,这样既造成了大量的沉没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绩效甚至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充分结合行业竞争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对进入行业进行理性选择。

(三)多元化经营战略要循序渐进

多元化经营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条件,由单一产品经营型到主导产品经营型,再逐步转化为相关多元化甚至非相关多元化,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努力建立适应多元化的组织机构与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横向交流的兼容性。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如果进入时机成熟、管理者管理水平得当,充分利用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协同效应、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与市场势力,绩效水平必然得到提高;但假如企业在自身条件不足或外部环境分析不清的条件下盲目进行多元化的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就会转变成企业的负担,出现内部资源转移成本和公司成本增加的情况,从而使公司绩效水平降低,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参考文献:

①Aggarwal, R. and A. Samwick, Why do managers diversify their firms? [J]. Journal of Finance, 2003(58):71-118

②Shleifer, A. and Vishny, R.W.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the case of manager specific investment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5):123-139.

③刘力. 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3):15-18

④朱江. 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1):54-60

⑤姜付秀.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和收益波动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34-40

⑥陈之昶. 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及其规避原则[J]. 商业研究,2006(3):57-58

⑦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3-34

(霍立新,1967年生,山西太原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审计学)

上一篇:民航和高铁基于产品差异化的战略联盟 下一篇: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