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24 04:49:1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课堂上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每上一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开场白”。上课开头处理得好,就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时非常注意上课刚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上课刚开始,我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就可以判断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同学们一听,半信半疑,都想试一试。一个学生说:“58”我说:“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94”我说:“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很多数,我都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并经过同学们的笔算验证,都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由好奇心又转变成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我是如何根据数的特征作出判断的。这样通过“开场白”的引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接引用,巧妙设计,引疑激趣,导入新课,使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进一歩得到发展。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这样“古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英的妈妈40周岁的生日,才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听了感到十分奇怪,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能迅速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二、自觉参与课堂,体验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运用幻灯、录音、电视等电教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让美丽的图像、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应注意:(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利于形象思维,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2)要掌握好使用的最佳时机,并力争取得使用的最佳效果。

五、课堂趣味总结、强化学习兴趣

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趣味化。”相信,充满情趣的课堂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把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到最后。如:如教学“互质数”时,剩下最后5分钟,我让大家来做游戏,让6号的学生站起来,自报自己的学号,接着我让与学号6互质的同学起立,这一说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和思考,都在想自己是否和6互质,这样及时得到了知识的反馈,并及时纠正错误,适时地总结出互质的种种情况。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中,演奏好四步曲,谱写好兴趣歌。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