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老区面貌焕然一新

时间:2022-10-24 04:41:29

汕尾市95%的地区都是革命老区,现有老区人口292万人,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仅3848元。2008年,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后,汕尾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一场革命老区建设新高潮。市领导分头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各县(市、区)老区镇、村调研,倾听老区群众呼声,共谋老区发展大计,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汕尾市共投入老区民生建设财政资金9.78亿元。调拨专款2.1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20万元,下拨扶持“两不具备”老村庄搬迁专项资金858万元,扶持老区农民技术培训、项目互助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等资金3000万元,发放城乡最低保障资金3.69亿元,扶持老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资金1.18亿元……

“这些资金的投入,帮助老区解决了很多困难,大大促进了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汕尾市老建办主任彭家精告诉记者。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使汕尾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有62个乡镇(场)、876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底化公路,有1054个自然村实现了村道硬底化;已开通班车、公共汽车的有695个建制村;全市村村通电;完成5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老区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全市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5万多亩,年产值21.5万元,已基本形成了山区以果、茶、林和中药材为主,平原地区以粮食、蔬菜、花卉为主,沿海地区以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的产业经济带。到目前为止,新增省龙头企业2家,市12家。

老区村庄搬迁和低收入住房改造方面,2008-2010年共完成“两不具备”老区贫困村庄搬迁38个自然村884户4134人;2009年以来,共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5461户。

老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市有18个村被命名为“汕尾市首批生态文明村”,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市级1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市级9个。

“汕尾各级党政始终把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双融双建,双挂双联,双问双责’等措施,采取扶贫开发促老区建设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老区建设步伐。”谈起扶贫开发“双到”给老区带来的变化,彭家精感触很深。

据介绍,2009年汕尾列入扶贫贫困村的有249个,23710户,116489人。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汕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创新“四有”帮扶模式,即县有龙头,镇有基地,村有项目,户有收益,改“输血”为“造血”,积极帮助老区贫困村因地制宜创建种养基地,积极打造贫困村“一村一基地”、“一户一项目”的扶贫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的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形式,解决种养户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种养户的利益,使贫困户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截止去年10月,汕尾市共投入帮扶资金7.11亿元,落实扶贫项目992个,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75928人次,新增劳务输出26921人,修建硬底化道路1031.13公里,农田水利收益面积19.2万亩,解决农户饮水安全80973户,解决贫困户住房难问题3770户,新增低保农户4002户,新增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1613户,建设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1232宗。

上一篇:噤声的布谷 下一篇:《三炷香》:行走者的思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