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时间:2022-10-24 04:03:28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关键词:预设 合作学习 实效性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依据这一理论,由现实教学出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进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都更强有力。”因此,合理分组对小组合作很重要。合作学习宜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原则进行分组,这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每个小组4—6人为宜。这样,由于注意了学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了“异质”的组间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个体合作、群体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培养。

二、抓好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就是说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的动因。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应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三、激发创新能力

对学生而言,认知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如我在上《抛物线》的第二节课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喜欢在熟悉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结论,而不是讲了一道题再讲另一道题,进行重复的训练。学生的这种问题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时机。在此阶段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挖掘,发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收获成果。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采用多样化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三是评价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是口头评价,多样、灵活、丰富、亲切、明朗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如下作用: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2.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3.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4.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的。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前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上一篇: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