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道人性化设计之浅析

时间:2022-10-24 04:02:02

自行车道人性化设计之浅析

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从规划、设计、材料等方面分析如何对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骑车出行空间。

关键词:自行车道;透水混凝土;人性化设计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通道,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更快速的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导致了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以人为本,考虑人出行的舒适度及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通达性。

1、传统自行车道设计

1.1 铺装做法

早期开发建设的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通常设计为一块板,即人车混行,一般预留有4~5m人行道宽度中兼骑行带功能。铺装做法统一为铺砖形式,遇路口处设置无障碍坡度(坡比通常为1:12~1:20,困难处不得大于1:8)来实现其与路口机动车道的平顺连接。

铺装材料可采用花岗岩,环保型透水砖,人行道板砖等等,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基层与面层之间铺设3cm的1:3水泥砂浆,人行道及骑行带总厚度取值一般为23~25cm。

1.2 使用效果

骑行带采用铺砖做法,由于砖与砖之间的接缝,使得骑行时会稍感不适,刚修建时期影响不大,当使用一定年限后,基层受损,砖不规则变形,骑行时受砖块位置变动及砖破损影响非常大。且人车混行,行人及行动不便人士与自行车骑行者相互影响,双方均不能自由出行,缺失人性化设计的倡导理念。

为打破传统做法,从人性化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进行更新理念的设计。

2、新理念自行车道设计

2.1 德国自行车道设计理念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丢开自行车,驾驶私家车上下班的时候,在德国,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骑车上班族。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混合设置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你会发现,自行车道就像一条条彩带镶嵌在道路两边。路面的颜色与两边的路有明显不同,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如果有的道路先天“狭窄”,自行车道无法上移,管理部门还是会把它放在汽车道旁,但必须用色彩区分。

除了自行车道值得一提外,很多围绕自行车推出的“人性化”服务也值得我们借鉴。如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停车架,个个造型优美、坚固安全。

此外,德国各地还在研制更先进的自行车道。比如在各主要城市建专供自行车使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另外,德国还专为自行车道设立了交通信号灯,车道下埋设有磁感应指示器,以辨识接近的自行车。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就会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先通过。

国外自行车道设置位置实例

2.2 新建道路自行车道设计

2.2.1 功能带设计

单侧自行车道宽度为1.0m,双向自行车道宽宜设置为2.5m,其中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以深圳湾后海湾填海区北片区道路为例,整个片区设置连续的骑行系统,骑行带与人行道及机动车道完全隔离,骑行带标高与机动车道齐平,与人行道有相应高差,且在相应位置设置有自行车停放区域。

2.2.2 结构组成设计

骑行带及人行道近年来多采用透水性结构,通常做法由上至下为:上面层铺设环保型透水砖,铺设透水性材料中粗沙,基层采用级配碎石。采用环保型透水砖优点在于价钱低廉且沿续旧的设计思路,有成熟的施工技术,施工简单。

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今天,各种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技术渐趋成熟,分别提出了彩色沥青、彩色透水混凝土等新型环保材料在自行车道上的使用。

彩色沥青路面由于其独特的色彩,改变了人们常规道路“白色”和“黑色”的色彩概念,美化了城市和道路,但目前由于我国彩色沥青技术的开发工艺较复杂,施工难度也较大,使得彩色沥青路面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我国彩色沥青路面发展的重大障碍。

由此推出另一种透水材料――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由于其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

因透水混凝土系统拥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设计的创意,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铺设施工。这是传统铺装和一般透水砖不能实现的特殊铺装材料。

透水混凝土自行车道

采用透水混凝土做法结构组成为:面层为8~12cm彩色透水混凝土,基层采用级配碎石,一般级配碎石最小厚度取值为15cm,透水混凝土采用标号为C20及以上等级。骑行带与机动车道齐平做法路口相接位置处加设平道牙。

2.3 车辆接驳

配套缺失让市民遭遇零距离换乘“最后一公里”尴尬,深圳将有多条地铁线在6月30日如期开通,但因自行车无处可放、无人管理,“自行车+地铁”的模式难实行。据了解,目前深圳地铁站点中只有白石洲、高新园、深大等站点设有停放点,且多个地铁口自行车停放点,发现停放点无人管理导致无人敢停放。

早前召开深圳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座谈会上,深圳市有关部门代表表示,将通过在部分重点片区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多项措施,结合轨道二期的建设,在轨道交通换乘点和大型公交场站布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3 结语

在世界任何城市中都有专门的骑行空间,这已经有了很多成功范例值得我国借鉴。虽然,我国国内已有的这些骑行空间在满足出行要求的同时,也有不少成功的做法。但从与世界总体发展接轨的角度看,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人性化的城市骑行空间。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监理的合同管理探 下一篇:浅析城市明挖隧道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