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切切,自自然然

时间:2022-10-24 04:00:53

真真切切,自自然然

内容提要 在《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本解读剖析他的性情特质,具体表现为他对美的妙赏,对情的坚持以及真实可感的世俗气息。

关键词 柳梦梅形象 妙赏 执着 世俗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柳梦梅承载着杜丽娘情感的梦想,没有柳梦梅,杜丽娘的深情就无法实现,她只能为情而死,柳梦梅为她构筑了生的平台,让她因情而生,因此柳梦梅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文本解读,柳梦梅形象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他对美具有天然的感知,对情秉持难得的执着,同时又是追求功名的世俗文人,因此显得立体丰满,贴近现实。

一、天然妙赏

冯友兰在《论风流》一文中说:“真风流的人,必须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由此可见,妙赏是一种审美态度,柳梦梅就有妙赏,无论是对美景、美人还是真情,他都有天然的感悟力,并且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为美而沉醉,因美而抒怀。

柳梦梅在《玩真》一出说“春山翠拖,春烟淡和,相看四目谁轻可?”后又说“他能绰斡,会写作,秀入江山人唱和”,都是对杜丽娘的妙赏。柳梦梅在端详画作时,赞美杜丽娘的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突出对杜丽娘典雅才华的钦慕。在《玩真》中柳梦梅先观杜丽娘之春容,不吝赞美之辞,后又发觉其才情奇绝,更是惊喜,这种由内而外的美让他不禁狠狠叫着:“美人,美人!姐姐,姐姐!”这是柳梦梅妙赏后发出的由衷呼唤,是对美的一种天然向往。

柳梦梅的妙赏还体现在他比寻常人更解风情。在《幽媾》中,柳梦梅看着画一语道出“想他春心无那对菱花,含情自把春容画”,他揣摩出了少女春心飞悬的情态和自画春容时自恋自怜的心态,真正读懂了这幅画,即并不只是停留在对美色的爱慕,更被少女流露出的难以排遣的感情所吸引,因此不禁发出“小姐小姐,则被你想煞俺也”的喟叹。

二、情之执着

在《冥誓》中,柳梦梅发誓说“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此后的行为显示他恪守誓言,表现出应有的担当。在得知约会的是杜丽娘的魂魄时,他先是一惊,后又说:“你是俺妻,俺也不害怕了”,可见他对杜丽娘是一片真情。当杜丽娘道出两人的前缘,让柳梦梅掘棺使自己复生时,柳梦梅全然相信她的话,没有考虑封建礼法,只为这一份真情就决意开棺,他在开棺前诚心祈祷,在挖掘时更是倍加小心,生怕惊了杜丽娘,表现出他对爱情的坚守和行动的果敢。柳梦梅的可爱之处在于他虽然风流,但定情之后就认定这份感情,心无旁骛地去呵护。

丽娘复生后,柳梦梅答应为丽娘探望父母,途中饱受辛苦,寻到后,岳父却不肯相认。在《硬拷》中,柳梦梅与杜宝对质,不屈不挠,力图说服杜宝接受丽娘还魂的事实,他表现出的硬朗和反抗都源于对情感的执着。当得知自己是新科状元时,被吊打的柳梦梅第一反应不是要求被放下来,而是让人去通知杜丽娘,这些细节都显示出柳梦梅对杜丽娘一往情深。柳梦梅能吃苦,肯承担,是能让杜丽娘托付终身的好男儿。

三、世俗气息

徐朔方先生在评价柳梦梅时,曾说:“他毕竟是士大夫之类的平庸人物,形象缺乏光彩”,指的就是柳梦梅世俗气息浓厚,与杜丽娘“至情至真”的形象相差甚远。柳梦梅确实沾染着浓厚的世俗气息,他好功名、爱美色,但正是这些性格侧面使他的整体形象更真实,更立体,不会过于理想化。

在《言怀》中,柳梦梅直言“必须斫得蟾宫桂”,坦诚自己追求功名,并且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信。他身上还有些自命不凡,不仅说自己是“真正献世宝”,还自夸“小生是个擎天柱,架海梁”,显得有些清高。失意后为了求取功名,他开始打秋风,这表现了柳梦梅世故的一面,他不想一辈子做穷酸的书生,对功名看得很重。但柳梦梅对功名的热衷是贴近明末世风的,人人都想做官发达,何况他柳梦梅满腔学识,更想有所作为。杜丽娘还魂后也劝柳梦梅考取功名,再与之结合,这说明当时封建等级观念、门户观念仍然十分严重,连杜丽娘也为其约束。

柳梦梅的世俗还体现在他风流书生的本性。在《幽媾》一折中,柳梦梅见到丽娘魂魄的直接反应是“呀!何处一娇娃,艳非常使人惊诧”,流露出他对美色的爱慕。在《冥誓》中,吴吴山三妇在点评时说道:“骤遇娇娃,梦中人、画中人一齐忘却,安得言有情也?”

在《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形象并不是一直都熠熠生辉的,有平庸的一面,也有动人的一面,他的存在使得杜丽娘实现了反抗封建礼法,追求自由爱情的现世梦想,是剧作中一个血肉饱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论风流.理想人生―冯友兰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

[2]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3]陈同、谈则、钱宜.冥誓.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上一篇:论群众文化发展新理念 下一篇:声乐教学要注意情绪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