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时间:2022-10-24 04:00:06

我们通过网络、报纸等经常听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离毁灭只有6度》,仿佛好莱坞大片《后天》、《2012》等即将变成现实。

2009年底,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表《2008年温室气体公报》。《公报》说,2008年大气中的大多数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可长期留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创下工业革命以来的新纪录。

该《公报》的数据显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为385.2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与2007年相比增加2.0PPM,呈持续增长之势。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为280PPM,几乎固定不变。

这似乎是最权威的数据,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铁证,但里面其实有误导之嫌。

第一,从280到385.2,增长38%,这个数字看起来大,但PPM的计量标准是百万分之一,换算成百分比,也就是从0.028%上涨到0.0385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仍然相当微小。

第二,在整个地球发展史中,二氧化碳浓度也是极不稳定的。据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的分析,距今6.35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当中的同位素发现,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目前的32倍左右,在上亿万年的地球演化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是大幅下降的。

第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生长却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最适浓度为 1000 PPM。二氧化碳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气肥”,在温室大棚中,我们会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达到增产的目标。

当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将引起大气温度的升高,为一些害虫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导致虫害加剧,对农作物的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农作物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体内碳素含量增加,而在吸收氮素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体内的碳/氮比值升高,这样蛋白质的含量将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也将下降。

但经过西方媒体的不断渲染,二氧化碳气体居然成了一种污染源,成为人类的公敌。欧洲花大的代价搞所谓的“碳捕捉”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永久埋在地下,这不算一种对植物生长的犯罪吗?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不能用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作为标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会促进植物的繁盛,将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所谓的气候变暖模型中,这个因素却有意被忽视掉了,使气候变暖成为一场政治操控,而不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

人类是最为渺小的,人类排放量在亿吨级的水平,而地球碳库的总水平都是万亿吨规模。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库在海洋和土壤中。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氧分时,会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呼吸作用,此时的呼吸是有氧呼吸,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在根部,即土壤中二氧化碳储量巨大。

气候变暖的所有推断,都排除了水蒸气的巨大作用,并且基本忽略了气体在目前大气温度下的对流传热。按常理,地面附近被加热的暖空气会与上面的冷空气发生交换,我们知道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好几度,平流层里就像一个大冰窟,温室效应在这里并不起任何作用。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确实化了,但是撒哈拉沙漠这些年可是正经变绿了很多,非洲降水增加了不少,各种动物数量都有所增加,这些显然是持有气候变暖理论科学家不愿意接受的。

(摘自山西经济出版社《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 作者:勾红洋)

上一篇:刺杀淞沪警察厅厅长 下一篇:戒烟为何难:意志力与心理暗示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