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策略

时间:2022-10-24 03:36:34

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策略

【摘要】目的 对注射室针刺伤的原因以及防护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为我院对注射室针刺伤事件的时间范围,注射室内的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护士以抽血、肌肉注射、静脉输血以及皮下注射等任务为主。对其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所占的比例为82.0%(41/50),其中因安瓿玻璃刺伤的护士所占比例为53.66%,其次为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针头刺伤所占比例为36.59%,因头皮针头刺伤的护士所占比例为9.75%。结论 注射室护士的操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工作强度大以及患儿的不积极配合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降低刺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针刺伤;注射室;护士

注射室是医院中人流量较大的窗口,每天都会接待一些有着各种各样病情的患者,而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便是注射或者是配药时使用的针头,如果发生针刺伤,则受污染的血液、体液等可能会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进入到护士体内,如乙型肝炎病毒、破伤风杆菌等都会通过这种方式对护士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和威胁。因此我院针对发生针刺伤的事件,对其原因以及防护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为我院对注射室针刺伤事件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为我院注射室内的50名护士,且所有护士以抽血、肌肉注射、静脉输血以及皮下注射等任务为主。其中男性护士18名,女性护士32名;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1.4±1.3)岁;护龄为2~10年,平均护龄为(5.3±1.1)年;按照护士的文化程度进行划分,中专护士12名,大专护士30名,本科及其以上8名。

1.2方法

对注射室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针刺伤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进行表示。

2 结果

通过对针刺伤事件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所占的比例为82.0%(41/50),发生刺伤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分别是被安瓿玻璃刺伤、被针头刺伤以及被头皮针头刺伤等,其中前者刺伤所占比例为53.66%,其次为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针头刺伤所占比例为36.59%,而因头皮针头刺伤的护士所占比例仅为9.75%。具体结果见下表1 。

3 讨论

3.1 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护士对自我保护的意识较薄弱,认为在注射室并经常与医疗器械等打交道发生刺伤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刺伤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且大多数护士在处理安瓿玻璃时因技术不到位或者是操作方法不当等,使得瓶体碎裂,而发生刺伤事故。此外,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抽血、注射、处理输液瓶时发生的针刺伤多半也是因为马虎大意、手法生疏等造成的。而且经过统计发现和受过正规操作训练的护士相比,未受过正式训练以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明显增加。

一方面,护士工作繁忙、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等原因也是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原因。注射室人流量较大,每天的高工作强度以及长时间的工作都会使护士产生疲劳感,此时极易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刺伤事故;尤其是注射室护士较少,在工作的高峰期特别是在输液患者较多的情况下,身体和心理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对每一位患者的注射滴速、针口的按压等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这种超负荷的状态下,经常会出现被头皮针头刺伤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对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不积极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配合主要是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的,由于其年龄偏小,对注射室中的各种治疗如抽血、注射等都会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因而容易发生剧烈的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护士极易发生针刺伤。

由此可见,在注射室内工作的护士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发生针刺伤事故,从而对自身的健康安全带来危害。因此,为了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同时又能够顺利完成注射室的各项工作,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2 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首先,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各项任务的练习。制定一套可行的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以提升操作技能。例如,护士容易被安瓿玻璃划伤,则制定一套正确处理安瓿玻璃的操作过程,即现在安瓿玻璃的正确位置处做好标志,然后使用砂轮锯在标记的位置进行切割,再用纱布将切割的上下两个部分包住,合理把握力度,将切割口折断。按照该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因折断安瓿玻璃瓶体时而发生的刺伤。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即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尤其是在接触血性物质时,应戴好手套,如果操作时难度较大,例如患儿不积极配合,其他护士可适当给予协助,各项操作完成后要立即清洗。

其次,如果发生针刺伤事故,需立即处理,即尽量将伤口位置处的血液挤出,然后用清水或者是肥皂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毕之后,可用酒精进行消毒。如果被乙型肝炎患者、破伤风患者等用过的医疗器械刺伤,则需立即向有关医师报告并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从而能够及时进行治疗,以免感染。

最后,对注射室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尤其是在患者较多,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如果人手不足,可适当调动其它护士进行帮忙和协助,以降低注射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使其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精神进行工作,从而大大降低针刺伤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防护方面的教育讲座,以提升自身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注射室针刺伤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需要不断提升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对自己的重视,也是对患者的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医院服务。

【参考文献 】

[1]余燕,卢秀英.门诊注射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702-3703.

[2]吴清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5(8):677-677.

[3]阮华英.输液室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6):284.

上一篇: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冬天里的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