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的两本获奖奇书

时间:2022-10-24 03:17:30

打破传统的两本获奖奇书

近期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樊达副社长处谈书时,谈到了社里出的两本书获得了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奖。这两本书一本是《乐舞敦煌》,另一本为《来自洪卫的礼物》。这两本书奇就奇在一本是“破书”,一本是“黑书”。

之所以有如此之说,是因为《乐舞敦煌》做护封的毛边纸是随手捡来的,您若翻阅时,必须挑破印着“乐舞敦煌”的封条才可以阅读。您还别说,这本挑破后方能阅读的“破书”,居然接连获得了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奖和“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金奖”。

这本书的图书编辑和设计师曲闵民正好也在座,他告诉记者:“《乐舞敦煌》是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是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地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所以做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书籍设计之前,曲闵民并没直接开始设计,而先是试图寻找敦煌相关的信息,对敦煌进行了解,在看了大量敦煌壁画的照片和书,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选择了对画作的这种破纸的处理方式,通过这个方式希望能体现出作品为临本的特性又体现了敦煌的时代感和沧桑感。

关于封面的设计,设计者最开始设计了纸张重叠的效果,每张纸都设计了画面,但还是感觉有做作的痕迹。后来几经修改,最后选择了四川的毛边纸。这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用纸,其实我们身边很常见,练大字的时候经常用到,它粗糙的气息和敦煌的气质非常的贴切,而且设计人员通过在四川手工定制,配方的调整可以改变毛边纸的颜色倾向和质地。其后为了解决起褶起泡,他们又在工厂中来来回回地做个好几天的实验,印刷厂的老总也一直在帮忙,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印刷时厂家采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这样处理出来的效果正好可以表现敦煌大漠文化的那种粗犷原始的特质。而对裱工艺的使用,让斑驳残破、的书脊在“破”、“旧”之中显得自然,使一种文化的沧桑感在视觉审美中表达得更为完美与妥帖。

猛一看,《来自洪卫的礼物》这本书完全是一本“黑书”,整体为黑色外,内页除了部分白色外(实际上,这种白色的内页的三周外边亦涂上了黑色),两端前近30页,后近10页全为黑色纸张,可不是一本“黑书”么?而书名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将其从封底经书脊到封面印在了三处。

当你细数书脊上那些看似随意印上去的但却影响中国甚至世界设计、文学、评论、收藏界“大牛”们的推荐语录时,使您不得不肃然起敬。这本《来自洪卫的礼物》集中了洪卫近20年设计生涯的精华,以他为各行各业设计的作品为本,以“形”、“意”、“境”、“物”为纲,展示了他对设计、对人生的感悟而形成的。

作为最美的书籍,《来自洪卫的礼物》没有简单地铺排作品,而是有节奏、有章法地叙述着设计的灵魂,从漆黑的一片混沌,到晨昏天青,到日头白光光,再回到鱼肚白,而后漆黑,内文色彩的轮回就是时间最好的诠释。而“形”、“意”、“境”、“物”则构架起了他对于设计艺术的认知过程。

有趣的是,序言中靳埭强的序则被别致地用小稿纸写好后放在一个小信封中夹在序言那一页之中。记者看到,在“形”篇中,一幅以“生命”所组成的“寿”字,占了2个页码,而寥寥两行的竖行文字,写的是作者对生命和长寿的思考。而“食”字则由各种食物所组成,整个2个页码则不着一字。“物”篇则多为家具及其符号,正如收藏家马未都所说:“文字与家具有一种内在关系,都是零件结构,洪卫做了很好的解释。”

上一篇:小学语文Flash课件应用探索 下一篇:例谈教具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