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新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

时间:2022-10-24 01:23:51

西葫芦新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

摘要对晋西葫芦1号、美国特早王、早青一代、碧玉、纤手2号等5个西葫芦品种在运城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产量、果实商品性状、开花结果习性及抗病性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晋西葫芦1号的早期产量和总产与对照早青一代有显著差别,且其果实商品性状、抗病性也明显优于早青一代,其瓜色较深,耐储运;美国特早王,早熟性好,但产量较低,可作抢早上市的品种;碧玉前期产量高,纤手2号长势旺、总产量高,二者瓜色淡,色泽亮丽,但在采摘和储运中易损伤。从商品经济综合考虑,晋西葫芦1号是运城地区替代早青一代的适宜品种。

关键词西葫芦;露地栽培;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2.6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54-02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名茭瓜、白瓜、番瓜等,是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原产于美洲南部,19世纪引入我国,在我国北方栽培较多;西葫芦品质优,风味佳[1],深受消费者喜爱。近30年来在全国各地已逐渐推广,已成为一种重要蔬菜。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渴、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西葫芦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2]。近年来,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同时对其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需求,打破以早青一代为主栽品种的传统栽培模式,在产量、品质和效益方面得到提高,运城市引进了一些西葫芦新品种。笔者将这些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地推广应用的品种,为运城市及气候相近地区的生产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晋西葫芦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葫芦育种组)、美国特早王(官渡华兴种子经营部)、早青一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碧玉(美国皮托种子公司)、纤手2号(北京生光地公司)。

1.2试验设计

试验在运城市菜农试验田进行,共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早青一代为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株距40 cm,行距70 cm。

1.3试验实施

采用露地畦栽,地膜覆盖。播种前精细整地做畦,3月15日浸种催芽,3月18日直播,4月5日定苗。施腐熟有机肥45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作基肥,第1茬瓜采收后开始追肥,每次施尿素225 kg/hm2。每15 d追肥1次,共追施5次。全生长期只防虫不防病,各处理田间管理完全一致。

1.4测定内容及方法

5月1 日开始观察记录,记录早期产量、果实特征、开花结果习性[3-4]。记录各品种的播期、出苗期、定苗期、始花期、第1雌花节位、始果期、采收始期和末期。测定各品种的瓜形指数、瓜形、瓜色、生长势、损失率等,其中瓜形指数=瓜长/瓜最大横径。测定各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小区早期产量、小区总产量等。抗病性测定各品种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病毒病调查标准:0级为植株健康;1级为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瓜面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2级为植株上部叶片黄绿斑点明显,老叶完好,瓜面有明显绿斑;3级为植株叶片黄化、花叶或扭曲,瓜面有瘤状突起;4级为全株矮化,花小,不能结瓜。白粉病:0级为植株健康;1级为下部老叶正反面有零散霉层,中上部叶片完好;2级为下部老叶正反面霉层超过全叶1/2以上,中部叶片开始有零星霉层;3级为下部叶片白粉霉层连片,中部叶片霉层超过1/2;4级为下中部叶片霉层连片,上部叶片开始有零星霉层。银叶病:0级为植株健康;1级为上部新叶沿叶脉有银叶症状;2级为植株上部叶片变白,但无明显光泽;3级为植株上部叶片全变白,且银叶变亮光,但瓜面颜色未变;4级为植株上部叶片全变白,且银叶变亮光,瓜色有褪绿或瓜形出现畸形。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第1雌花节位、始收期是衡量西葫芦早熟性的重要指标[5]。美国特早王始花期最早,其次为晋西葫芦1号,纤手2号最晚。整个生育期除纤手2号外,始花期均比CK早,早熟性依次为美国特早王、晋西葫芦1号、碧玉、早青一代和纤手2号。采收期碧玉和晋西葫芦1号最长,美国特早王最短(表1)。采收期的长短可能与各品种植株的生长势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有关。

2.2植物学性状

由表2可知,晋西葫芦1号瓜型顺直,瓜型指数为4.0,皮薄,肉质厚,籽腔小,可食部多;肉质嫩,商品性好;瓜皮颜色绿色,耐储运,采摘及搬运损失率仅为5%。碧玉、纤手2号、早青一代瓜型呈长圆筒形,尤其是纤手2号和早青一代还略有“大肚子”,籽腔较大;瓜型指数依次为3.5、3.0和2.8。碧玉、纤手2号瓜色淡、肉质嫩,但易损伤,不耐储运,损失率分别达14%和16%。美国特早王长势中等,较耐储运,瓜形长筒形,各方面无明显优势。参试的各品种纤手2号长势最强,其次为晋西葫芦1号,对照早青一代最弱。

2.3产量

由表3可知,小区早期产量以晋西葫芦1号与碧玉较高,分别比早青一代增产32.4%和18.6%。美国特早王比早青一代增产7.8%,纤手2号早期产量最低,比早青一代减产3.4%。据研究报道,早期单株产量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6-7]。而本试验中的单果重为全期平均单果重,因此与其结果不相符合。小区全期总产量中,晋西葫芦1号最高,比早青一代增产19.9%,其次为纤手2号,增产7.7%,而碧玉总产量略低于早青一代。

2.4抗病性

由表4可知,各品种对白粉病抗性最强的为晋西葫芦1号,发病率为10.4%,病情指数6.3,最弱的是纤手2号发病率32.4%,病情指数25.6。对病毒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纤手2号,抗性最好,发病率为8.7%,病情指数为10.8;其次为晋西葫芦1号,发病率为9.8%,病情指数为12.5,最弱为早青一病率19.5%,病情指数为21.0。近年来由于B型烟粉虱在运城市大面积发生,且受害西葫芦产生典型的银叶病症状,直至全叶变为银色,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影响果实的正常成熟,造成西葫芦大幅减产[8]。试验结果显示,大多西葫芦品种均易感银叶病。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特早王虽然第1雌花节位最低,早熟性好,但产量比对照低,果色、果型一般,长势中等,不适宜在运城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但作为抢早上市的品种可以考虑。碧玉和纤手2号与早青一代相比,碧玉前期产量优势明显,耐寒,耐旱,但易感染病毒病和白粉病,肉质柔滑;纤手2号第1雌花节位较高,早熟性差,所以前期产量低,但由于其植株生长旺盛,且高抗病毒病和银叶病,总产量比对照旱青一代有明显的优势。碧玉和纤手2号二者瓜色淡绿,色泽亮丽,为瓜中极品,但太过娇嫩,在采摘及搬运中损失率较高是其致命的弱点。晋西葫芦1号品种,与主栽品种早青一代相比,雌花节位稍低,长势旺,瓜型呈长棒形,籽腔小,肉厚、品质好,色泽较深,耐储运,且高抗病毒病和白粉病。运城地区人们比较喜食皮色较嫩的瓜。早青一代浅花皮,稍微推迟采摘,瓜皮即会泛黄,皮色显老;而碧玉、纤手2号虽然皮色嫩,但损失率太高,商品性差;晋西葫芦1号克服了以上品种的缺点,皮色耐老,瓜形顺直,损失率低,商品性好,其比早青一代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商品价格也比早青一代高出许多。

西葫芦比较耐寒,不耐热;较耐肥、耐旱,果实的生长期较短,为30~40 d;其以嫩瓜为产品,于种子未变硬之前采收,每株坐果数和采果数均较多。本试验第一瓜采收标准为350~600 g,大于一般资料介绍的第一瓜采收标准250 g,因此始收期推迟。蚜虫和银叶粉虱是为害西葫芦主要害虫,也是造成露地栽培病毒病、银叶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可用吡虫啉、万灵等药剂于日出前防治,效果最好。后期以防治白粉病为主,喷洒25%百坦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60%防霉宝2号1 000倍液,或45%百菌清粉尘剂都有很好的防效。对试验中病毒病、白粉病和银叶病等传播速度快、生产威胁性大的病虫害,应通过各种方法,采取不同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上所述,运城地区首选抗病毒病较好的品种,再结合人们喜食嫩瓜等因素,建议示范推广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的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1号。该品种比较试验仅代表春季露地栽培试验结果,有待于在大棚内作进一步的栽培比较研究。

4参考文献

[1] 吴国兴.西葫芦保护地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42-108.

[2] 王萍,赵清岩.南瓜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长江蔬菜,1998(7):1-31.

[3] 朱进,李红艳,丁晏翔.西葫芦春季露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4):307-309.

[4] 秦勇,赵琴,方海龙,等.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1997(1):28-30.

[5] 兰红玲,樊治成,高兆波,等.西葫芦杂种一代产量性状优势表现及相关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4):504-508.

[6] 杜占芬,阎立英.西葫芦主要性状相关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S1):128-130.

[7] 李建友,高兆波,兰红玲,等.西葫芦主要性状及灰色度分析[J].中国蔬菜,2005(2):24-25.

[8] 胡敦孝,吴杏霞.银叶粉虱发生的指示植物――西葫芦银叶[J].植物检疫,2001,15(3):132-13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干旱山区花椒栽培技术 下一篇:山药生物学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