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时间:2022-10-24 12:21:36

设计有效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摘 要: 作者阐述了对现代中职职业教育的理解、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想法、体会和实践经验,抛砖引玉,望能与各职教同仁一起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相互支持,大胆实践,以推进中职职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习任务 职业能力

一、绪言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到每一所职业学校、每一位职校教师,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共识;同时由国家教育部掀起的全国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批优秀课改教材纷纷涌现,为职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期保障。

二、当前中职职业教育的背景

1.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部分职校教师仍然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内涵不是非常清楚。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呢?简而言之,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在工作中进行学习①。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和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根据对以上表述的理解,现代的职业教育已不再是以往围绕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开展的职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单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开展的技能训练的职业教育,而是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教育。

2.当前职校教师的任务

职业学校要有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摆在我们每位职教人面前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什么呢?教育部在2009年1月份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明确说明当前首要任务是需要职教战线上的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寻找到更佳的教学模式、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才能为当地经济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我的思考

虽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十几年了,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思考一

中职生的学习背景是应试教育,而且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存在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来实施有效教学以重塑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兴趣和主动性呢?

2.思考二

为什么学生经过三年的中职培养,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仍得不到企业的认可,仍然听到来自企业的诸如毕业生看不懂机械零件的图纸或电气图纸等反映呢?

很显然,要想解决上述的问题,就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那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呢?又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呢?

四、学习、探索和实践

1.学习

如今职业学校普遍推行源于德国的“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向更好、更快、更深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它是德国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发展和实践得到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一直在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模仿的行动导向教学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不是真正的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呢?经过学习和参加各类培训后,我慢慢体会到我们的认识有片面性,只看到了其文字的表面意思而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本质。

那么,何谓行动导向教学呢?它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②;它的目的在于把行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组织方面,学生、教师和学习环境间呈现新型的“三角双向”的教学模式,即三者间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以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项目化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我们目前实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只能培养学生的某一部分能力,并不是全方位的职业能力,所以它并不算是行动导向的组织形式。

职业学校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则必须对人才的职业能力结构有所了解,职业能力在纵向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层面上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③,如图1所示。

基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一项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包含的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

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来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是具体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了这种能力,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即适应职业变化、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2.探索

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和职业能力的研究和理解,我深深觉得要实现毕业生从职业学校顺利走向企业,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实践,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是“基于职业实践”的职业教育,应该着重围绕具有职业岗位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来开发相应的学习任务,系统化组织整合“教―学―做”完整的行动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的学习任务是指以确定的学习主题(即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组织学习活动的一个系统④,它有助于学生通过行动获取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对工作过程的理解。但是考虑到现实实际情况,学习任务不一定全部要来自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是模拟的工作任务⑤。

那如何设计有效学习任务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当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能力背景,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一个过渡过程,而是立即让他参与来自企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参与性和学习信心的进一步流失。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几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又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学习任务来克服。

(2)学习任务的设计还应与当地相关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三年制中专生在毕业时需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取得双证,所以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必须取得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会影响毕业。我们可以根据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来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

(3)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与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同时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关注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发展情况,要积极与企业专家进行紧密联系,共同来分析符合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来自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设计出典型而有效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学习,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缩小职业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设计的学习任务都必须注意任务结构的完整性,即应包括订单/组织研发制作/生产使用/运行完成订单⑥几个环节,学生只有经历了完整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不过,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并列式或递进式等结构模式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学习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实践

作为电类专业的教师,我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做了实践尝试,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设计学习任务。

(1)从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背景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和电类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设计了一个完整学习任务―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在这个任务下同时设计了四个并列的子任务如厨房电路的安装、客厅电路的安装、卧室电路的安装和卫生间电路的安装,在各子任务中,从与客户的沟通到计划的制订、电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电路的安装、电路的检测、客户的验收评估和完成任务,构成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虽然它是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的,但学生通过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掌握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职业能力,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家里也有了用武之地,当电灯、日光灯、开关之类坏了也会自己维修了。

(2)从与本地电类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紧密联系的角度着手,我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三相异步电机Y-自动降压启动电路排故演示箱的制作,在此任务中,融入了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要求,如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电路的排故、电机的故障维修等,通过此任务,学生加强和提升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资格鉴定的通过率。当然,在该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递进的任务如用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电机Y-启动电路的制作等。

(3)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企业和社会,要使学生从职校学习顺利过渡到企业实践,则必须让其参与来自企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经过多方的努力和与企业专家的研讨,考虑当地经济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低压配电箱的设计与安装,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经历甚至独立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获得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也为将来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期望

现代的职业教育呼唤着每一位职校教师,希望我们能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借鉴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学习“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紧紧围绕具有职业典型性的学习任务系统化地组织整合“教―学―做”完整的行动过程(即以“学习任务过程”为导向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过程),同时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真正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前面表述的内容只是我个人对现代中职职业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以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想法、体会和尝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与各职教同仁一起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大胆实践,以推进中职职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注释:

①④⑥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手册.机械工业,2010.

②③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2007.

⑤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参考文献:

[1]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手册.机械工业,2010.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下一篇:自我认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