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寄情 笔端壮阔

时间:2022-10-24 11:18:59

山水寄情 笔端壮阔

但凡追求绘画艺术的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时展,对事物感同身受的接纳与排斥,受“教育”程度、社会实践深度密不可分。如今,在中国画的绘画山水艺术领域,艺术与金钱,画家与花匠,传统的与创新已成为无休止的讨论,这个时代在召唤代表时代、创新、承接,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真谛。颜世秋,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展现时代艺术观点及绘画风格的画家之一。

颜世秋(1956年)辽宁沈阳人,又名颜大风,别号,浩然雷婆,画室名“浩然摘”。七十年代知青下乡三年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曾受到刘知白、宋文治、范曾、陈旧等著名前辈指导和授课,毕业于八十年代初,工作沈阳医药商业系统任宣传部长,期间在地方及全国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文章,漫画等作品,无论新闻采写和漫画作品都曾多次获得较高级别的大奖。“学专业,非专业”,颜世秋每逢绘画同行或收藏、欣赏他的山水画新作的人赞叹之时,总是流露出这样的话语,也正是他“游离与专业”艺术圈,不与金钱挂钩,在繁忙的商务中,潜心实践中国山水画,刻求传统突破,才造就和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

对艺术的表现,其思想,观点,风格的形成,是一种经过艰难抉择,痛苦承受,多层次修养的过程。在当今现实中,一些“专业”画家群体,部分人为追求名利,迎合市场,不得已而放弃艺术真谛的追求,由画家蜕变成画匠者多之。对此,颜世秋以同情,又惋惜,同时更坚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艺术领域的探索,静心研法,走入生活,信奉“让作者说话”的艺术准则,近年来他创作的《黎明出现》、《雾雨境》、《心随天籁》等湿地系列作品,是对曾经三年的知青生活自然生态的回忆和写照。

山水寄情,师从自然,笔底波澜,使其壮阔。颜世秋在山水画的表现中,注意凝练,提取感人的自然造化,抒予笔端;无论一沟一壑,一石一木,云水之间去融入感情。或放大,或缩微,总是给人以遐想,令人感动,从而来提升作品的欣赏价值。古今中外,无论哪种表现山水的画法,大多力求作品的感染,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更是如此。历代山水画大家,其留存作品,无一不让人从感情震撼,无一不随时代进程,记录、升华自然的美与苍茫。这正是颜世秋苦苦追求山水画表现的境界,其每每作品,凡索到者倍加珍藏,即使小幅,也爱不释手。

如果说画家的艺术观是其风格的体现的话,那么作品的可读性以及墨色的视觉形式,或许给当代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机和活力。因此,颜世秋的每一幅作品,正如先生所云:“营造山水意境,用笔、用墨、用水,应以表现主题出发,承传统而发扬,笔端下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当后人欣赏你的作品的时,能从中嗅到时代的特征,透出中国山水画表现一个时代的技法新意以及作者的思想背景”。先生的这番话似乎揭示了中国历代许多山水画大师当世之时的穷困潦倒。百年后却声名鹊起的谜团。

对作品的“严谨”是颜世秋对山水画创作艺术馆的另一特征体现。放则放,收必收,围主题服务,利用中国山水画的材料,在古人技法研习的同时,特别追求墨色黑白反差变化,运势布局,章法矩度周正严谨,细部,一丝不苟,运筹有的放矢,收放有度,因此,先生极少以应酬之作示人,他的《祥云》、《佛光普照》、《春潮涌动》等大幅作品,用笔沉稳持重,墨色层层叠染,虽耗先生有限之时,却将对大山大水之情永固画中,实为落纸云烟,驰誉丹青。

自2010年起,颜世秋开始注重个人作品收集,更有许多商业同行愿出资助其办画展,出画集,对此先生总是婉言谢之,内心却有自己的宏远;不要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上一篇:提升文化原创力 下一篇:青春思源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