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10:40:46

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为进一步促进亳州市中药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亳州市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中药材加工优势、品牌和市场优势、中医药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以及政策优势,针对当前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中药研发力不足、加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品牌意识不强和中药产业的延伸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等问题,提出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化和规模化,实行品牌战略和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与监管、推动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健全和完善中药产业销售市场和服务体系以及推动中药延伸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宣传工作等对策。

关键词 中药产业;优势;现状;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4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98-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o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LI Lei 1 ZHAO Dan-dan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in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Fenghua Middle Sshcool in Bozho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 in Bozhou City,the resource superiority,TCM processing advantage,brand and market advantage,talents of TC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dvantage and policy advantage of Bozhou TCM industry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planting base and scale,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and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promoting the innovation,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CM sales and service system,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CM extending industry and product propaganda work were proposed in allusion to the questions of small-scale cultivation,less competitive of enterprises,deficienc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ce,quality problems of processing sectors,brand awareness was not strong and the TCM industry extension products had not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advantages;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Bozhou Anhui

中药产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一直以来中药都以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以其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和适合的温带季风气候为中药材的进一步种植与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亳州中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中药材小规模种植开始朝规模化方向迈进,中医药制造业也稳步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更是借助国家推动千亿元产业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加速了中药产业的更快发展[1]。但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中药材种植规模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中药研发力不足、加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品牌意识不强和中药产业的延伸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等问题。该文对亳州市中药产业的优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亳州市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亳州是全国著名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全市共分布中草药171科,401种,其中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分别有13、295、99种,其他类有3种。植物类295种分属于107科,动物类99种分属于64科。当地常年种植超过200种中药,形成了毫芍、毫菊、毫花粉、毫桑皮四大道地药材,是全国白芍、白术、、丹皮、桔梗等药材的主产区。截至2012年,全市的中草药种植专业村数量达到了8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逾7.3万hm2,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有药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市级33家,有企业种植基地24个、种植专业合作社43个、种植大户96个,并建立了安徽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亳州市中药材种植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2 中药材生产加工和企业发展情况

毫州市中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医药制造企业101家,其中58家通过GMP认证,截至2012年,68家规模以上医药制药业实现产值近133亿元。中药饮片加工集聚发展,已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35万~50万t,约占全国的30%、全省的70%。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饮片加工企业88家,其中75家通过GMP认证[2]。中成药制造企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有13家中成药制造企业获生产许可,其中10家通过GMP认证,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和品牌。中药批发企业数量多,目前亳州已获得医药批发经营许可企业98家,其中通过GSP认证61家。

1.3 中药流通稳步发展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上市品种最多、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专业市场,2012年中药材年成交额突破220亿元,是国内中药材价格的风向标。投资新建的目前国内标准最高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为一个集“贸易、会展、旅游、检验检测、信息、金融服务、物流配送、办公、配套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医药行业集散中心。总投资24亿元的武汉九州通亳州现代中药物流园项目也达成合作协议。此外,亳州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医药专业型示范基地”和“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13个产品获得名牌产品称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和7届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形成了鲜明的展会个性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1.4 中药科技不断进步

亳州在发展中药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将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中药产业的推动力。亳州现有涉药CNAS认证检测中心1家,国家级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4家,承担国家和省级中药行业的各类项目和课题100多项,获得支持资金逾7 000万元,开发了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10多个国家级新药。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全市的100多家企业都和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的合作关系,中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

2 中药产业优势分析

2.1 传统的资源优势

亳州市从东汉末年就开始种植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栽培历史悠久,中草药资源丰富。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逾7.3万hm2,占全国的10%左右,种植品种400余种,新开发品种200余个。自加入WTO以来,中药材原材料的供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同时国家也正在对药材产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制定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要求中成药生产企业在选择原料时必须从产地固定、符合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的地区选择,这给亳州中药种植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2 中药材加工优势

亳州有着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涌现了一批各具优势的饮片加工企业,同时也拥了有一大批技术熟练的加工炮制工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亳州拥有了同仁堂、济人、九方药业等一批规模化的龙头企业,为亳州中药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及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既保护了农户的利益,提高了农户的种药积极性,又发展和壮大了企业,目前饮片加工正逐步向精制饮片、特色饮片和出口饮片方面发展,毫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饮片生产和集散地。

2.3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亳州,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药材贸易中心,有着巨大的“药都”品牌优势。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和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的举办,将亳州中药品牌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2.4 强大的商贸流通和市场优势

毫州现有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最广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20多个乡镇中药材交易市场,有遍布全国的中药材销售网络和人员,40余个医药工业企业组成的中药产业集群和上百万人从事中药产业的生产、加工、经营,这些营销企业和经营户是亳州中药产业销售的主力军,为建设大规模中药材基地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5 中医药人才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亳州市从事中医药产业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该市有近5 000人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有3 000多名中药饮片生产熟练技术工人,中药材种植熟练药农10余万人,毫州中药科技学校和毫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输送药科专业毕业生近200人,与安徽中医学院等院校的合作,更为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此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亳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产学研的深入开展和更多的研发平台又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亳州的中医药发展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

2.6 良好的政策环境

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亳州市制定并开始实施《2020规划》和《亳州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与提升计划(2010―2012年)》,着力构建中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饮片加工业发展、交易市场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品牌体系建设等8个专题,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制定相关具体措施,加快亳州中药产业发展[4]。

3 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中药材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基地化

亳州中药材种植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生产仍然以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标准化面积不足,且生产中还存在生产方式不精细、农药残留污染相对严重,经济效益低,无法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的问题,不能适应国家及市场对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此外,GAP产地和品种认证少,对药材品牌不重视,对市场的供求信息把握不准确,不能够有效地抵御自然风险。

3.2 中药材生产企业竞争力不强

亳州市虽然医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较少,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大。此外,中药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多是对中药的初级加工,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能够脱颖而出。

3.3 中药研发力量不足,加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

亳州中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新药研发力量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中药市场份额大部分来源于原材料,成药和植物提取物所占比例很少,中成药的附加值比较低。在中药饮片加工方面,由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生产水平低等原因,造成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削弱了中药的市场竞争力,且加工过程中生产企业还存在着一些违法现象。

3.4 品牌意识不强,中药材产业的延伸产品未得到有效发展

有着丰富中药材资源的亳州,虽然种植面积大,但缺乏品牌意识,除毫芍、毫菊、毫花粉、毫桑皮四大道地药材具有较好的地理标志保护外,其他很多本地药材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商标保护。此外,亳州的中成药很少形成知名品牌,除六味地黄丸和复方丹参片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和品牌药有着较好的销售外,其余中成药都没有很好的品牌做支撑。中药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与本地其他资源相结合,亳州有着成熟的白酒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饮食品种,中药产业与这些产业的结合必然能推动本地经济和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 中药产业发展对策

4.1 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朝基地化和规模化生产

亳州传统的散户种植,分散的经营模式,既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也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应用和集约化、专门化经营[5],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化、规模化建设至关重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是要从源头做起,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在重点发展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具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品种外,进一步扩大药用原材料的种植面积。采用“农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鼓励药企建立地道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的基地化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政府也应加大对药材种植户的补助和扶持,解决扩大种植的资金问题,提高种植药材的兴趣和收入,带动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适应市场需求,引进药材新品种,推广普及配套技术,最终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亳药种植园,形成以亳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为亳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4.2 实行品牌战略,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与监管

中药产业品牌化建设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龙头企业集群,加大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着力打造本土知名品牌,提高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加强医药企业的建设,突出科技强企,充分发挥中药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产品研发、新产品生产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工程,培植和打造中药材特色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区,重点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6]。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GAP规范化,加工GMP标准化,经营GSP流程化的标准生产、加工与经营。加强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监管,严防高毒农药、伪劣化肥影响药材品质安全。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操作管理,确保药材安全高效[7]。加快药企的GMP认证步伐,依法加强药品经营许可管理。

4.3 加快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获得了国家和投资者的青睐。亳州只有加快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才能获得国家更多有关方面的支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在良种繁育、新药研发、人才培训等的攻关。不断增强中药科技研发能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药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力推进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

4.4 健全中药产业销售市场,完善中药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对亳州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进行重组与整合,努力向中药物流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迈进,把亳州中药材市场打造成全国最大、一流的药材集散地。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药产业服务体系,成立专业的人才队伍,引进先进设备,创立中药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成立专业化的服务组织,负责为企业公司注册、投资咨询、医药管理(包括为国内外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机构等立项审批、GMP认证、新药项目注册等提供咨询或代办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培训等,推进亳州中药产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推高整体竞争力。

4.5 推动中药延伸产业的发展及产品的宣传工作

亳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无疑为亳州的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可打造“特色农业观光游”、“特色农事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将单纯的农业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兼顾药材基地与旅游观赏两大功能。同时,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的亳州,可充分利用“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文化品牌效应,将中药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突出显示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养生保健特色,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对亳州的关注[8-9]。构建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产业体系,把亳州打造成为特色突出、文化厚重、涵盖广泛、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充分发挥中医药博览会的作用,扩大对外交流,在中药产业投资继续升温的条件下[10],邀请和吸引更多的药商和药企来亳州投资设厂,将药博会办成亳州形象的展示会,进一步树立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的品牌形象,推动亳州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马安国,周明华,刘中敏.亳州市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科技,2012(1):14-15.

[2] 马灵珍.亳州地区中药饮片行业现状调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6-89.

[3] 刘亚明,杨波,冯前进.关于我国中药行业加入 WTO 的市场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3):53-55.

[4] 姚震字.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10):759-763.

[5] 邹大光,潘卫三.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和理论分析[J].中国药事,2012,26(3):221-223.

[6] 甄宇鹏.中药产业发展前景简说[J].经济前沿,2003(1):67-68.

[7] 黄春前.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探讨[J].健康必读,2013,12(5):271-272.

[8] 张蕾,周秉根,张静,等.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35.

[9] 黄晓莉.亳州市养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4):23-26.

[10] 杨朝英.中药产业投资持续升温[N].中国中医药报,2006-09-18(2).

上一篇:宝丰县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途径 下一篇: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