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4 09:47:00

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取得了相应的提升。对于小学教育来讲,其对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事、自身发展都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来讲,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成长。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细致探讨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论述相应处理方法,目的在于更好的帮助小学生为将来的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对于教育行业来讲,小学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存在密切的关联,对整体教学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同以往进行比较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的教育已经获取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就对其内容进行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在经济与科技不断进步的作用下,当前小学教育逐渐趋于多元化,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发展过程十分坎坷,其具体存在的不足之处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教学观念陈旧

现今,我国很多小学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依然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估的唯一参照。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大多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等方法,严重禁锢了学生们的发散思想及创新能力,过分注重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观念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严重的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自身失去信心。

(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学生最早的学校,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但是,自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之后,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们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缺少独立性与责任心,过分依赖家长。再加之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知识较慢,长时间以后,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想法。另外,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长时间在孩子身边,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但是却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进而导致学生心理承担压力过大,对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产生不良影响。

(三)我国各地域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及地域自身优势,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应的小学教育领域发展速率也较快,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较充分。但是,因为西部偏远山区受到地理位置及自身的局限,教育发展十分缓慢,很多小学甚至没有足够的师资,教室简陋,缺少桌椅,教学设备也不足。另外,伴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就造成农村的学生无法平等获取优良教育。

(四)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领域也向国家化方向发展,传统的中国式思想与西方的先进观念之间发生碰撞,各种意识涌入我国。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假如教师及家长没有对齐进行正确引导,长此以往,就可能是学生形成错误观念,对其一生都造成危害。

二、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课改标准为指导,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好的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当学生出现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教师应仔细聆听,不应急于否定,当学生表述结束后,首先对学生给予表扬,赞赏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表述的行为,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观点进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将课程知识同学生生活相结合,同社会发展相结构,紧跟时代步伐,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同家长进行配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增强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同家长进行配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因为当前社会发展速率较快,学生入学相对提前,由于年龄较小,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就可能产生厌学思想。教师应经常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亲子联欢会,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另外,在一些发展迅速的城市中,一些学生由于缺少父母引导而沉迷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教师在给予纠正的同时让家长配合进行监管,从而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身成长。

(三)依据教学资源,灵活进行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人数较多,各个地区的文化、语言、风俗等都存在差异,同时经济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就应依据现有的资源,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照本宣科。例如: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科学技术相对较发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想要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极为不现实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法,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会合作、思考,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

面对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的风气,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热点话题等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在叙述故事或事情的过程应予以评论,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对教师有着绝对的崇拜,会模仿、学习教师的行为、言谈,那么,教师就应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自身作为榜样,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学工作者去关注与处理,这些不足并不是立刻就可以转变的,那么,就需要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作为小学教师来讲,就应不断完善自身,紧跟时代步伐,转变观念,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对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欧笑杭.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教资料,2008(27).

[2] 周焕新.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中外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04).

[3] 郝宪磊.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对策[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Z1).

上一篇: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下一篇:低年级语文对话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