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适用性研究

时间:2022-10-24 09:09:45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适用性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对比与分析,对PPP特点及城市轨道交通特征的研究,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PP项目选择模型,采取层次分析法和量化分析的方式,建立一套分析过往采用PPP模式的项目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以此总结,为未来的PPP模式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PPP模式 层次分析

公私合营(PPP)融资模式是近年来很多国家用来吸引国内外私营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新途径,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这一先进的模式。合理地采用PPP模式可以吸收政府和私人部门的优势,提高项目运作的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1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适用性度量

1.1影响PPP模式选择的因素识别

通过文献的查阅与分析,我们将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归纳为:项目规模、项目复杂性和项目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将PPP模式的特征归纳为:政府因素、融资方案、项目实施主体、特许定价。

比较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与PPP模式的特征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前者的特征决定着后者的特征,同时后者的特征也反映出前者的特征。具体影响关系如图1。

1.2 PPP模式选择因素度量

我们为了进一步刻画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否适合使用PPP,我们将PPP模式的四大特征进行进一步细分,并对其进行量化。

具体评分表如表1所示:

2.3度量权重分析

有关数据调查,我们通过经验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选择调查对象,然后让调查对象阅览无权重的PPP模式选择因素评分表,对各项因素及其相关细分因子进行 1-5 的等级打分。然后采取“ahp 分析法”,对各项数据平均值进行矩阵处理, 得到相关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 CR

3结论与展望

本文旨在研究PPP模式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提出一套量化的方案来评估以帮助投资者做出决策。我们通过对相关案例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一套评估体系,但是由于手头资料和数据的有限性并且相关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如项目融资成本、项目后期收益,我们较难科学的统计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工作仅仅涵盖了相关研究的一小部分,是一种相对的、并不精确的度量。

参考文献:

[1]柯永建.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D].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11.

[2]王秀芹.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

[3]伍迪.PPP项目决策分解结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01.

[4]王世军.PPP模式下的政府信用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

[5]范恒蔚.PPP模式在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2006.12.

上一篇:智能时代的“匠造”达人 下一篇:地质雷达在武警部队地埋油罐监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