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地震作品

时间:2022-10-24 08:39:46

两件地震作品

2008年5月12日,骤然而至的汶川大地震使全世界震惊。使我忙忙碌碌百事缠身的生活让位于对灾区的牵挂。5月26日,当我站在北川城外的山顶上俯视着在几秒钟之内被地壳冲撞而摧毁的县城时,一言不发。眼前是一片废墟,四周的山体滑坡,露出一道道黄土,上百吨重的巨石砸向公路、城区,高楼变成了平房,平房则是一片瓦砾,剧烈的震动使浇筑的水泥变成碎块,的钢筋像面条一样被扭曲得奇形怪状。道路龟裂,河流改道,整座城市像被巨大的水泥震荡棒肆意翻搅过……因怕堰塞湖溃坝淹没城市,救援人员已经撤离,北川成了名副其实的死城,连虫啼鸟鸣都没有。曾经车鸣人喧的城市此时一片寂静。空气中飘着由消毒水和腐臭混合而成的怪怪的气味。现场的视觉冲击力是任何艺术样式都无法达到的。克里斯托改造自然景观的大地艺术与之相比纯属儿童游戏一般。用高科技制作的灾难影片有很好的视听效果,但也只是黑暗中一片狭窄银幕的恐怖映像,不用扭头,只要眼睛稍稍一转,就会游离开这个虚假的现场。现在我眼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脚下能感受到余震的抖动。我会本能地抬头警觉着,看山上有无松动的石头向自己砸过来……我被自然的威力所慑服,没有任何创作冲动。

灾区的感动是多方面的,收集了一堆素材回北京后迟迟未动笔。原因之一是自然的威慑力一直压在心中,而可歌可泣的救援已经被影像和纸上传媒广泛深入地传播,无需再去重复。我始终认为面对这场灾难我们的艺术表达应有更多的视角和更深的思考。当我应邀参加2009年上海举办《见证北川》抗震一周年纪念展的那一刻,我似乎感到有话要说了。

关于一只狗的故事是我从灾区回来在朋友圈里经常提到的。灾民在撤离灾区时,为防止传染病,规定一律不能带走动物。一只小狗的主人给它煮了一锅方便面留作食物。面很快吃光了,但小狗并未离家,它仍守候在残垣断壁的家门口,警惕地看着过往行人,忠实地履行着看家护院的职责。那双警惕的眼神让人难忘……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的人甚至把宠物当成感情的依托。作为一个生命体,它们同样承受着灾难的袭击,幸存的人可以选择离去,而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小动物却要被人类为自身的利益所绝杀……我是不养宠物的,因没有这个闲暇。更重要的是饲养日久必然产生感情,我无法对这个生命尽到责任。我们小区不少居民养了宠物狗,每当看见它们和主人一道散步、撒欢时,我就会想起映秀镇废墟中坚守职责的看家小狗,仿佛看到它那双警惕的大眼睛,我把它留在了我的作品中,取名为《看家狗》。

《汶川少女》是我在灾区救助站看到的一位女孩。她抱着毛巾被站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张望、等候。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女儿的父亲,难免心中产生怜爱。我没有上前去询问她的家人是否安在,只是远远地看着她。我在想,一个花季少女面临这巨大的灾难,她的心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创伤?人生的漫长道路还会遇上各种困难,她今后会为人妻、为人母,经此磨练,希望她能坦然面对……我也是巴蜀人,在乡下当了两年知青,熟悉这些川妹子泼辣倔强的性格,遇上麻烦她们会说“没得啥子不得了的事,过去就算了!”我只想通过这件作品来表达对灾民的心灵关注。

艺术可以超越现实是情感的表达。人们因各自的基因、经历、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而形成丰富的艺术世界。我始终认为当你困惑、犹豫、无所适从时,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是最可靠的。

上一篇:艺术需要生命力 下一篇:民国旗袍与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