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野三坡 8期

时间:2022-10-24 08:23:27

暑假进行时之“出游”

【沈帮主解题】 出去走走,去发现新的世界――旅行的意义在于让眼睛和身体去感知,让心灵获得自由。旅途中的心情就像旅途中的风景,欣喜、变幻、精彩纷呈。旅行归来,回顾二三,记下最难忘的风景、最震撼心灵的感受,作为成长岁月里精彩的印迹。给同学们几点建议:不要为了写而写,带着负担上路又怎么会全身心去感受沿途的风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最朴实的描写才最打动人心;不要拘泥于写游记的框架,装在套子里怎能让思维飞翔。

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我们到达了向往已久的野三坡。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映入眼帘,步入山中,一片绿意袭来,落叶满地。再抬头看那一座座山峰――峭壁千仞,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分外壮观。

野三坡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是一处新近开发的景点,基本保持了原生态风貌。《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选景拍摄。沿着小溪逆流而上,顺着那羊肠小道的指引,走在绿意葱茏的群山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热情:树枝仿佛在招手引导我们前进,花儿笑脸相迎,蝴蝶翩翩地展现着它那美好的舞姿,鸟儿倾情献唱,一展动听清脆的歌喉,隐约有几只小松鼠在山林间飞奔、跳跃,随时展示着它们矫健灵活的身姿。我们一边感受着大自然的盛情款待,一边欣赏秀拔的山姿。这时,我们发现不远处的山顶上“孙大圣”正在用他的千里眼极目眺望呢,不知道他又发现了什么。“孙大圣”对面的山体险峻陡峭,那里悬崖绝壁、奇峰怪石遍布,在阳光的照射下,露出青白的颜色,半山腰的白云在其间浮动――莫非,那里就是白骨精的洞府?这就不得而知了。

继续往上走,山坡越来越陡,羊肠小道也变得越来越像羊肠。吝啬的树林把阳光遮蔽得透不过一丝光亮。接着,我们到了一处山谷,谷内杂木丛生,谷口就像被巨斧从山顶劈开一样,只开了一扇极小的门让人通过。此处取名“一线天”。进入谷中真的就只能看到那像一条线一样的天空,如此狭窄的天空还被那林木的叶子遮蔽得羞羞答答,似乎羞于见人。这里也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拍摄地点。遥想当年:忠义关云长,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守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若不是关云长不忘旧恩,一代枭雄曹孟德如何走得出去!

走过一线天之后,不一会儿就登顶了。山顶的温度很低,透出阵阵寒意。这里的树木却不畏寒冷,依然在这里坚守,身上的绿叶被寒意染上了微微的红黄色。

欣赏了一番山顶的景色之后,我们准备下山。沿着溪流而下,溪流时而平时而急,有节奏地流动着,就像在演奏一曲轻快的音乐,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欢快。

到了山下,我们撑上竹排,游走在山涧河谷中。这时,“空中飞人”从我们头顶掠过,还发出阵阵尖叫,原来那是玩蹦极的人们。我们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得异常兴奋,唱起了山歌,对着群山大吼,只听回音袅袅,令人沉醉。

野三坡既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壮观,又兼南方风景的秀美灵动。不愧有“北方小桂林”的雅号。

再见了,野三坡!

指导老师:郝亮

用开门见山的笔法总起全文,这是游记最常见的开头方式,总起句把读者的视线移至景中,接下来会是移步换景吗?

第一次过渡,写小溪沿途的风景。

这几句用轻快的语言写出了山林的勃勃生机。

第二次过渡。

第三次过渡,山谷里有什么吸引人的景色?

此句这样写是否更好:进入谷中,仰头望天,天空只剩下了一道缝隙,稀疏的阳光从缝隙里透进来,还被谷内密密匝匝的林木遮挡了大半,真是谷如其名。

第四次过渡,带读者观赏山顶美景。略写。

第五次过渡。略写。

第六次过渡,视线移至山下,读到这里可以看出,小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通过自己游览的立足点的改变,把野三坡不同的风景描述了下来。

原文此处小作者引用了“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这副对联意境很美,但核心意思表达的是受到外界干扰而令平静的心生出烦恼,引用不当。写景作文若能引经据典,当然会成为得分点,但一定要达意准确。本文中关于“孙大圣”和白骨精、曹孟德败走华容道的联想就合情合理,为文章增色。

沈帮主点拨

赵晨羽同学带着我们游览了一次野三坡,沿着小溪上山,沿途观景,登顶又下山,他把沿途吸引他的景色描写得让我们如临其境,比拟、联想、抒情都很出彩,过渡也非常自然,可以说这是一篇非常规范且表现出一定文字功底的游记。我非常喜欢结尾处晨羽对野三坡的高度概括――既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壮观,又兼南方风景的秀美灵动。但回顾全文再去寻找,未免有些遗憾,雄伟壮观和秀美灵动在描述时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对比,如果从一开篇就能从这两点捕捉相应的景色来描写,文章会更具吸引力。此外,请同学们思考详略的分布,晨羽前文详写、后文略写,若能详略穿插,文章的节奏是否会更起伏、更美妙呢?

上一篇:测试卷九 细胞的功能(5) 下一篇:找准自己的情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