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套圈·圈套》

时间:2022-10-24 08:09:20

生活中处处有发现。大家都玩过“套圈”游戏吧?它不仅能带给我们快乐,更能锻炼我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可就是这样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小作者却把它和诱人上当受骗的“圈套”联系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走进杨帆同学的作文,看看她在“套圈”游戏当中发现了怎样的“圈套”,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套圈・圈套

文杨 帆

“哎,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了,五毛钱两个圈,只要套到,你就可以带走你想要的任何一样东西哦!快来碰碰运气啦!”

充满诱惑的吆喝声,很快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观看,不一会儿,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就围满了人。我也不甘落后,挤进人群占据有利地形准备看“好戏”。

“老板,来五毛钱的圈儿。”一位同学对老板大声说道。

老板把手中的两个塑料圈给了他,他斜着身子站在线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中的那只小熊猫瓷器,右手一前一后地比划着,好像在设定投掷的力度。围观人群的目光也随着他手臂的摆幅前后挪移着。终于,他下定决心,果断地将手中的圈儿投了出去。只见一道漂亮的弧线在半空中划过,圈儿悄无声息地落地了,连小熊猫的边儿都没挨上,人群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没套中。”老板面无表情地用铁钩把圈儿捡了起来。第二个圈儿出手了,也是一无所获。只是他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大家的积极性,有人小试身手,可是都屡战屡败。

看见大家都踊跃一试,我也心动了,摸摸口袋里的两枚硬币,我也决定出手试试运气了。我拿着8个圈儿,心想:平时我的眼法不错,这次一定能有收获。我信心百倍地站在了线外,全神贯注地盯着我心仪已久的加菲猫储蓄罐,“嗖”地一声,只看见圈儿落在了离目标1米开外的地方。我毫不气馁,将手中的圈儿接二连三地投了出去,有好几个圈儿碰着了储蓄罐,可又弹了回来,最终我也一无所获。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边笑边说:“傻孩子,这哪是套圈,分明是个圈套啊!”我一听,彻底懵了,怎么可能是圈套呢?见我一脸的迷茫,妈妈继续说道:“你注意到了那个圈儿是什么做的吗?”

“塑料啊!”我回答道。

“那圈儿大不大呢?”

“和地上摆的东西差不多大!”

“圈套就在这儿!你想啊,塑料是硬的,要套的东西也是硬的,硬碰硬,能套着才怪呢!还有,圈儿的大小和东西的大小差不多,就算你套中了,蹦出来的可能性也很大。这样,要套中不是难上加难吗?”

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对呀,这些生意人怎么会让自己吃亏呢!唉,看似有趣儿的套圈游戏原来是一个圈套啊,看来以后遇事要多动脑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吃亏上当哦。

新颖、别致的文题不仅高度概括了作文的主要内容,也充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好奇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小作者不仅细致描写了第一个套圈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还对围观人群和老板的表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刻画,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光看还不过瘾,小作者还亲自体验了一把,结果也是一无所获,看来这“套圈”当中藏着玄机啊!作者的亲身体验为后面解开套圈的圈套打好了基础。

对话式的行文方式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也使谜团如抽丝剥茧(jiǎn)般地解开了,原来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大学问”啊!

仅满足于解开谜团是不行的,人只有善于总结、善于分析才能不断地成长。结尾处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就点出了小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使文章显得更有深度。

精选材料有广度

一提到写事的作文,一多半的同学要备感头疼,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下笔索然无味,最后只能拼拼凑凑,胡乱上交一篇了事。读了这篇《套圈・圈套》,你一定被深深地吸引了吧?让我们和小作者去学一学写事作文的选材招术吧!

游戏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老师会和同学们玩游戏,下课了,几个同学会凑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放学后有的同学会上网玩电脑游戏……小作者也玩游戏,只是,她不仅玩游戏,更透过游戏的表面去探寻,去发现,因此从游戏中得到了启示:遇事要多动脑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吃亏上当。这就是小作者的选材第一招――锁定“游戏”。

小作者选材锁定了“游戏”,我们还可以锁定“学习”、“生活”、“获得”、“悔恨”、“感动”等关键词,只要你放开眼界,拓宽思维,可写之事是无处不在的。

场面描写有热度

本文小作者无疑是个制造热度的高手,从描写套圈老板的吆喝声音入手,充分写出了场面的特点――热闹;紧接着写了第一个套圈人和“我” 套圈的过程,中间穿插了围观人群和老板的表现,点面结合,既写场面的全体,又写场面的个别,这样将热闹、紧张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在描写第一个套圈人和“我” 套圈的过程中,小作者又各有侧重,对第一个套圈人,作者着重抓住了他的动作进行描写,“斜”、“站”、“盯”、“比划”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将一个小心谨慎、胸有成竹的套圈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描写“我” 套圈的过程,小作者则侧重于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拿着8个圈时,“我”心想:平时我的眼法不错,这次一定能有收获;投掷前的“信心百倍”;失败后的“垂头丧气”,将一个真实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描写的侧重点不同,有效地避免了文章内容的重复、累赘,使人物形象各有特色,自然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热度,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体验,新的感受。

挖掘主题有深度

所谓“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有深度的文章不仅能给读者带去阅读的享受,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如何才能提升文章的深度呢?小作者采用了挖掘主题之法。

如果这篇作文仅仅记叙玩套圈的过程,那文章就毫无深度可言。小作者匠心独运,将“套圈”和“圈套”联系起来,巧妙地安排了套圈失败后与妈妈分析失败原因的这一情节,通过对话的形式揭开了“套圈失败”之谜,并由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索,进而从这个游戏当中悟出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吃亏上当。只有懂得反思生活的人才能收获成长,把这种反思写入到作文中,自然而然就能提升作文的深度。

上一篇:语文句子大比拼 下一篇:习作中的描写――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