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我就是个商业艺术家

时间:2022-10-24 07:57:42

安迪?沃霍尔:我就是个商业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去世时,财产为2.2亿美元。复印技术使他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顶级艺术家,他留下了超过一万件作品,这些作品如今价值增长了30倍

安迪·沃霍尔在生前接受的各种采访中,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顾左右而言他。很多人想从他惜字如金的回答中,勾勒出一个真实的美国波普之父,但从来都不够完整。他总是说:“你要了解关于我的一切,只要看我作的画、拍的照片和我本人的外表就够了。”

批评者说,安迪·沃霍尔只是一个“商业艺术家”,他的肖像作品流于表象、缺乏深度,他的艺术是对媒体粗俗的复制与再现;追捧者说,安迪·沃霍尔的肤浅和商业性是“时代最伟大的镜子”。沃霍尔本人却骄傲于这个“商业艺术家”的称号,在他心里“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也是一种艺术、最赚钱的买卖是最佳的艺术。”

2012年5月9日,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两个猫王》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以3700万美元成交。这张真人大小的肖像创作于1963年,画面中猫王打扮成一个牛仔,正拿着手枪射击。沃霍尔去世十几年后,他的艺术真的成了最赚钱的买卖。

以插画和广告设计作为起点

1945年,安迪·沃霍尔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学习时,和老师的关系很成问题。他的作业总是天马行空,有时把报纸上撕下来的碎片贴在画上,有时又把猫爪印在上面表达某种情绪。这些作业完全不合要求,以至于一年后,沃霍尔被学校淘汰。虽然后来他又重新考入,并在1949年获得海报设计专业的硕士学位,但这件事让沃霍尔很受伤,成名后他常常否认自己上过大学,并说在卡内基那几年什么也没学到。

1949年8月,沃霍尔的作品第一次在《魅力》杂志发表,画作的内容是几个女孩正在爬梯子。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渐兴起的商业美术设计颇受关注。沃霍尔毕业后只身来到纽约,带着画稿马不停蹄地求见杂志和广告商的美术编辑,想成为一个商业插画家。

1954年,26岁的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第二年,他开始在周日版的《纽约时报》社会版上,为曼哈顿著名的米勒时装鞋店做广告。沃霍尔陆续接到许多订单,他是个工作狂,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他的合作伙伴拉尔夫说:“安迪一切都为了钱,他主要的目的是学会怎样工作得更快一些。”

作为一个插画和广告画家,沃霍尔的表现只能说还不错,这些只能算作他商业艺术之路的最初起点,真正让沃霍尔变得家喻户晓的,是他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系列著名波普艺术作品。

沃霍尔的“工厂”成为纽约地下文化震源

“波普”这个词来源于英文单词“popular”的缩写“POP”,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是一种探讨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之间关系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家”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为题材进行创作,这在保守的人看起来,更像是“恶搞”。

波普被比作速溶咖啡,因为它不要求接受者具备什么渊博的学识,这些图像一眼看上去便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密尔顿创作于1956年的《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照片拼贴作品,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但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把波普艺术推向顶峰的,却是安迪·沃霍尔,沃霍尔让波普艺术一举取代了“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艺术界的地位。

在沃霍尔之前的波普艺术运动中,已经有人将卡通形象作为素材,马桶作品也引起轩然大波。沃霍尔喜欢另辟蹊径,总想搞点新鲜元素,好友穆里尔·拉图建议他画一些自己最爱的东西,他帮沃霍尔想出了汤罐头和美元标志的点子。沃霍尔高兴极了,他给拉图写了一张50美元的支票作为报酬。

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系列绘画轰动了整个艺术界。这是一张凸版版画,画面上只有这么一只圆圆胖胖、听身上红底白字斜印着坎贝尔汤字样的罐头。沃霍尔说他几乎一生都在午餐时喝这种汤。

1963年,沃霍尔租下曼哈顿东四十七街一间厂房当作工作室,干脆命名为“工厂”,开始以丝网印刷的方式,把报纸和杂志上的广告移植到画布上,把绘画和照片结合制造印刷品,他所有著名的作品都出自这里。沃霍尔“工厂”有一个“门户开放”的原则,任何人可以随意进出,在艺术界日渐走红的安迪·沃霍尔让“工厂”成为纽约地下文化的震源。那时,沃霍尔的一个《坎贝尔汤罐》已经卖到1500美元,而他的签名则是6美元一张。

1964年在一场名为“美国市场”的展览中,展厅被布置为一个典型的美国小超市,但农产品、罐头商品、肉以及墙上的海报都是六位美国波普艺术家创造的,其中包括引起争议的比利苹果,玛丽英曼以及罗伯特瓦特。

这场展览是大众直接接触波普艺术的第一个重大事件,也引发了关于什么是艺术的讨论热潮。无论评论家们如何炮轰沃霍尔们对商业主义的拥抱,整个60年代,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见证着艺术领域的商业转变,而沃霍尔正是这场转变的核心。

“安迪就是波普”

沃霍尔善于捕捉时事创作。1962年,影星玛丽莲·梦露自杀,安迪·沃霍尔听到这个消息时立即打算画一组玛丽莲·梦露的肖像。他把大量的颜料抹在画布上,在各种底色上勾勒出头和肩部,然后画出眼影、嘴唇和脸,最后把黑白头像印上去。

他一下创作了23幅玛丽莲肖像,从《金色玛丽莲》到著名的《玛丽莲折叠画》。每一幅都色彩鲜艳:金色的头发,黄绿色眼影,大红嘴唇,因为印刷问题每一幅又有所不同。对于这些差错,沃霍尔嘟着嘴说:“我喜欢这样。”《金色玛丽莲》曾入选20世纪5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仅次于杜尚的《泉》和毕加索《亚威农少女》,位列第三。

玛丽莲肖像之后,沃霍尔开始一系列电影明星肖像创作,包括猫王艾尔维斯· 普莱斯利。他采用和梦露系列相同的手法,在画布上重复排列这位美国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

201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中出现的猫王肖像,也是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人物肖像的代表。《两个猫王》是“埃尔维斯”系列作品其中之一,画面背景为银色,猫王普莱斯利穿着成牛仔模样,手持手枪射击,被苏富比拍卖行誉为“60年代好莱坞形象的代表”。

沃霍尔的明星肖像,最初是借鉴广告和新闻摄影照片,再用于丝网印刷。随着自己社交圈子的扩大,沃霍尔开始带着宝利来相机,捕捉见到的富人和名人的面孔。他疯狂地录下自己与别人的一切交往:参加艺术展览、图书会、电影开幕甚至是一顿晚宴,把录音机称作是自己结婚多年的妻子。

他频繁出席社交活动,各种社会名流、音乐家、电影明星的肖像绘制订单滚滚而来,明星肖像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肯尼迪总统和杜鲁门·卡波特等,都曾是他早期作品的重要主题。

60年代初,有些评论家认为波普艺术家是投机取巧的暴发户,沃霍尔的作品则是空洞无物的骗人东西。一次沃霍尔把一幅《金色玛丽莲》送给一位老友,对方竟然借口家里太小挂不下,拒绝收下。沃霍尔气得大喊:“它以后会很值钱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来参观波普艺术展览的人一边嘲笑这些作品的庸俗,一边却掏腰包把它们买回家。安迪·沃霍尔最终掀起了波普艺术的一个高潮,评论家肯尼思·西佛尔甚至说:“安迪就是波普,波普就是安迪。”

“我想成为一部复制的机器”

安迪·沃霍尔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部复制的机器。”他喜欢每天做相同的事情,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和另一个人一模一样。”作为著名画家,沃霍尔拥有几个助手,帮他制作丝网版画的不同版本。据说1967年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是由他助手完成的,签名则由其母亲。沃霍尔的助手惠特尼说:“安迪并没有搞什么艺术,他对此不感兴趣,他的肥皂箱都是我搞的。”沃霍尔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助手根据原图复制的,几个人可以替代我做的工作,而且做得一样好,因为花纹就在那。”

沃霍尔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无数次重复,画面带有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画作中颜色与构图不断变换,造型却从未改变,如梦露的红唇、猫王的臀部及的脸部轮廓,但他决不做两件一模一样的作品,甚至一件作品中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影像。他用绢印版画复制时,刻意保留机械操作时的痕迹。有人把安迪·沃霍尔的画比作是福特生产线上的产品,虽然每张画像的颜色不同,但都是相同的内容。

不仅作品可以复制,就连沃霍尔本人也可以被复制,演员艾伦·米吉特经常穿着与沃霍尔同样的西装,代替他穿梭于各种学者参加的研讨会。

一度混迹于地下同性恋酒吧

沃霍尔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小时候常被同学欺负得大哭回家。他从小就偏爱和女孩子呆在一起,在老师的印象中,沃霍尔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甚至有些讨人厌。他的头发稀少,皮肤还有暗红斑点,一直都对自己的外表很不满意,甚至认为自己“一团糟”。有一种方法对抗这种自卑,就是过度包装自己。

沃霍尔在媒体面前总是拒绝解释自己的作品,他买了一套银黄色的假发,歪戴在头上,走路带点瑞士舞步风格,十足的矫揉造作,嘴里总是咕噜一些单音节,说话语无伦次。在被记者无数次提问“什么是波普艺术”或“波普艺术对时代的影响”时,他从来都答非所问。最近热映的电影《黑衣人3》中,短暂出场的沃霍尔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了这些著名特质。

沃霍尔一生没有结婚,更没有子女,绯闻男友从他的助手到知名艺术家。他从1962年起就开始吸食,服用一种叫做奥贝特拉尔的合法药丸,这种药丸能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自信心。他声称要变得像铅笔一样瘦,还坚持练习体操,在朋友的眼里,沃霍尔正在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怪异的明星。

沃霍尔曾买下电视频道的某个时段,自己每天都出现在那里,随便说点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干,那个时代的电视观众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叫安迪·沃霍尔的家伙。

《黑衣人3》中,沃霍尔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带着宝利来相机到处拍模特,他的身边充斥了各色时尚美女。事实上,沃霍尔一度混迹于地下同性恋酒吧,参加各种聚会,有窥阴癖。沃霍尔最钟爱的电影女主角,是富家女伊迪·塞奇威克,他与伊迪的关系,绝非导演与演员那么简单,他们是纽约电影圈最雍容华贵的一对。遗憾的是,1970年,28岁的伊迪死于吸毒过量。

复制技术让沃霍尔成顶级艺术家

人们喜欢管沃霍尔工作室的女演员叫做“工厂”女孩。1968年6月,沃霍尔遭到旗下“工厂”女孩瓦莱丽·苏连娜枪击。瓦莱丽被逮捕后,在法庭上咆哮着指责沃霍尔过分控制了她的生活,此前,安迪已经将她弃用了。沃霍尔在袭击中受到重伤,经历了一次大的手术,枪击事件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及艺术创作。沃霍尔开始不相信所有人,他戒掉了,每晚八点准时回家,频繁出现在拍卖会上,热衷收藏工艺品,比如来自遥远非洲的一座雕塑,有时候也会开玩笑地说:“我最希望收藏的是帝国大厦。”

1971年11月17日的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已经卖到1万美元的价钱。对于一位作品销售总价已经超过600万美元的艺术家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小小的零头了。

1982年,当安迪·沃霍尔来到当时满大街都是统一蓝绿服装的北京时,表现出的是无比的赞赏,回国后他专门穿中山装拍了一张照片。沃霍尔在北京只逗留了2天时间,他像个普通游客一样,在各大旅游景点合影留念,包括在天安门的巨大像前。早在十年前尼克松初次访华后,沃霍尔就绘制了像。2007年,香港地产商刘銮雄以1700多万美元买下安迪·沃霍尔创作的肖像。

1987年,2月22日,59岁的安迪·沃霍尔在纽约家中心脏病发逝世,去世时财产约为2.2亿美元。复印技术使安迪·沃霍尔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顶级艺术家,他留下了超过一万件作品,这些作品如今价值增长了30倍。

1995年沃霍尔的作品大量进入拍卖行,以猫王、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和伊拉莎白·泰勒这样的偶像明星为原型创作的作品纷纷拍出天价。

2010年的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沃霍尔一个人的画作就占了整个销售额的17%。“我的作品完全没有未来,这我很清楚。只需几年时间,我的一切全无意义。”活着的时候,安迪·沃霍尔没料到自己会在死后如此受市场厚待,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称为“是自毕加索和达利以来第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上一篇:被追认的伟大科学家 下一篇:英报揭秘女王装扮“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