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非股权战略联盟

时间:2022-10-24 07:18:29

小议非股权战略联盟

摘要:本文由介绍战略联盟的发展及形成机制入手,引出非股权战略联盟的含义,在介绍非股权战略联盟的性质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非股权战略联盟自身的不稳定因素及针对这些不稳定因素的防范措施。

Abstract: Beginning from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trategic alliance, this article elicits the meaning of non-equity strategic alliance. Baced on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s and features of non-equity strategic alliance, it explores the labile factors of non-equity strategic alliance and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

关键词:战略联盟;非股权;不稳定因素

Key words: strategic alliance; no equity; labil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28-02

1企业战略联盟简史及机制介绍

1.1战略联盟简史通过CATI(THE COOPERATIVE AND TECHNOLOGY IND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数据库的研究,证实了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的上半期,合作行为还较少;到了70年代后半期,企业逐渐认识到战略联盟合作的优越性,建立联盟的数量逐渐增加;80年代除了中期有一个短暂的停滞之外,一直保持高速发展;80年代末期,新建联盟的数量开始减少,原因是企业意识到合作存在风险,联盟管理的复杂性超出企业管理,此外,这一时期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内部调整和重组;92年以后,由于全球竞争的压力,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增加,同时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人们又重新重视战略联盟。据美国《幸福》杂志报道,1990年以来,美国国内以及跨国性质的战略联盟以每年25%的增长率发展,显示出战略联盟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仅IBM公司就与美国和海外的各类公司结成400多个战略联盟。但是这期间的战略联盟多为更具柔性的非股权联盟,即契约联盟。非股权联盟的比例从1970年不到10%增加到1996年的85%。

1.2 战略联盟的博弈机制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对市场份额的追求成为企业的压力和动力。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长期以来,这种博弈是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必定意味着另一方等量损失,这种竞争是残酷的。为了应付全球性竞争的挑战,大公司竞争的思路出现了某些变化,它们正在寻求一种新型博弈关系,即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一种“非零和博弈”。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规律,然而竞争的战略和手段却是多样的。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大公司在各行业的机构相互交织,双方有可能结成同盟或伙伴关系,以共同提高彼此的竞争力或分享市场份额。因此,通过合作博弈所能得到的利益大于不合作所得到的利益,这正是战略联盟形成的基础。

2非股权战略联盟概述

2.1 非股权战略联盟的概念解析Harrigan(1988)以“是否有股权”把战略联盟分为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非股权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市场预期和企业自身经营目标、经营风险以及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考虑,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非股权参与、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型合作组织模式。非股权战略联盟不涉及股权参与,更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类似契约的制约与协调。当愿意联盟的企业之间核心业务相同、但又无法将其资产从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置于同一业务内时,或者为了实现更加灵活地收缩和扩张、不愿建立独立的合资公司时,非股权战略联盟便出现了。契约性是非股权战略联盟的最重要特征,根据合作契约的不同,可以把非股权战略联盟做如下分解:

供应或购买协定。美国个人电脑制造商康柏公司与微电脑制造商英特尔公司之间就具有这类战略联盟关系。康柏公司是英特尔芯片的最大客户,康柏电脑中的微处理芯片基本上是由英特尔公司提供的。

市场或销售协定。微软与日本NEC公司的结盟就属于这类,微软借助NEC在日本的销售网络加强其产品进驻日本市场。同时,在日渐激烈的网络浏览器市场中,微软又与美国50家硬件及网络服务厂商组成以销售通路为主的战略联盟。

提供技术服务协定。美国的摩托罗拉与日本的东芝在1986年组成一个以技术交换为导向的战略联盟,在此战略联盟下,东芝获得当时日本公司一直缺乏的单芯片微处理机关键技术,对日后该公司的整体研发有很大的帮助。摩托罗拉则因此改善其制造技术,不但缓解日本公司在此产品上的价格压力,同时也提升了芯片制造的整体技术。

专有技术、设计或专利许可证。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法国斯纳克马公司联合生产小型民用飞机的发动机。在此战略联盟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才勉强同意通用电气公司使用高度机密的天然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使斯纳克马公司通过战略联盟获得了专利技术的使用权。

特许经营权。麦当劳、可口可乐、迪士尼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包含着许多特许经营权。例如:在迪士尼动物王国公园外面开设以迪士尼世界为主题的麦当劳餐厅,该餐厅的员工穿的是经过迪士尼特许的制服,而餐厅中央则有一个超大型的可乐“瓶”供应可口可乐。

管理合同。肯德基快餐在全世界增开了成百上千个分店,其中不少分店肯德基并没有控股,只是建立一种较为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由肯德基提供一整套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各地分店经营的统一性。

2.2 非股权战略联盟的性质及特征相对于股权式战略联盟而言,非股权联盟由于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联盟各方一般都处于平等和相互依赖的地位,同时,它具有初始投入和转置成本较低、政府的政策限制不严格等优点,从而更具有联盟的本质特征。就其本身而言,非股权战略联盟是非常复杂的,它同时表现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和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分别从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相互关系以及企业战略行为三个不同角度来认识非股权战略联盟的性质和特征。

2.2.1企业组织形式非股权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科斯(Coase)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认为各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存在是对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组织。其边界最终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形式的边际组织成本比较。理察德森(Richardson)等人进一步的解释是:市场关系是一组复杂的交易关系,在市场网络中存在着一些紧密型合作的非交易关系,因而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相互融合的中间组织。非股权战略联盟就属于“中间组织”中的一种,联盟内交易既非企业的也非市场的。

2.2.2 企业相互关系非股权战略联盟的企业各方是在资源共享、优势相长、相互信任、相互独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达成协议而结成的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协作关系既非行政隶属关系也非市场交易关系,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2.2.2.1 合作双方的平等性 非股权战略联盟改变了合资企业之间依赖股权多少来决定母公司与子公司、高级与初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有利于建立平等合作的经济秩序。对我国企业而言,地位的平等性有可能降低“市场换技术”的成本及促进经营能力的提高。

2.2.2.2 合作与竞争共存传统的企业竞争是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的对抗性竞争,而非股权战略联盟认为企业之间除了对抗性竞争,还必须从防御的角度出发同其他企业合作、结盟,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联盟伙伴拥有特殊竞争优势并愿意与对方分享,合作的形式是交换技术、聚集资源或其它“软方式”,它拥有一个共同的长期战略,并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建立取长补短、优势叠加的合作。联盟企业在合作范围以外的市场上仍然激烈竞争。

2.2.2.3 优势的互补性联盟关系既不是市场交易关系也不是企业之间的辅助关系,主要是针对联盟企业拥有不同的特定优势而形成彼此之间的互补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产生协同效应,并最终使企业获得利益。

2.2.2.4 组织的开放性、松散性、灵活性非股权战略联盟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是一种松散的企业间协作组织形式。因此其建立并非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仅仅是一种松散的非资本参与型企业间经营方式。它并不强调伙伴之间在所有方面的相容性,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其相容性是有选择的。根据不同的选择,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同盟,而不必形成法律束成的经营实体,因此非股权合作更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

2.2.3 企业战略行为非股权战略联盟行为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行为。它着眼于优化企业未来竞争环境的长远规划,以期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大多采用股权式合资经营方式,这虽然有利于企业的跨国投资进入,分散经营风险。但由于中方往往以少数股权参与,不掌握企业决策的主动权,很难抓住市场先机,致使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我国跨国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非股权安排方式,机动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

3非股权战略联盟的不稳定因素分析

3.1 信任度问题分析

3.1.1 信任度的重要性非股权战略联盟不涉及股权参与,更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的信任和类似契约这种制度类型的制约与协调[1]。非股权战略联盟的信任经常表现为合同的灵活性,因为信任的存在使不完全合同的存在成为可能,当联盟伙伴之间相互信任时,他们能更强的感受到合同或灵活性的好处,包括反应迅速、适应环境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适应能力更强。但是,一旦信任度缺失,将可导致联盟的解体。而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信任度的不确定性极强。

3.1.2 影响信任度的主要因素决定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因素,另一类为外部因素。对于内部因素,一般来说,非股权战略联盟的经营绩效[2]、联盟利益分配的公平度与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成正相关关系。而联盟成员交流的次数[3]、对特定关系型资产的投入以及非股权联盟中成员企业的声誉与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行为成正相关关系。对于外部因素,当社会整体信用水平、信息传递系统效率的高低、法治管制力度的强弱对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行为的建立与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2 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在非股权式战略联盟中,知识产权引发战略联盟不稳定的情况有如下两种[4]:

3.2.1 联盟成员核心知识资产流失联盟成员之间往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参与联盟的动机也存在差异。有些联盟成员以联盟的名义窃取技术和商业情报,通过知识共享和学习获得了所需要的技术或知识,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后,他们会甩开联盟,去寻找新的合作机会,联盟随之解体或名存实亡。

3.2.2 在联合研究开发时,创新出来的知识的产权归属分配不明确或者不适应所产生的风险联盟成员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它们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存在指挥和服从关系,所以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会极力维护自身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在联合研发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的分配不明确或者不适当,将会影响各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联盟的运营甚至解体。

4不稳定因素的防范对策

4.1 针对信任度问题的对策

4.1.1 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双向沟通渠道即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内部网络来实现,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实时对话,利于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人际环境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伙伴根据对各方在联盟中的实际观察到的表现与所期望的合作行为之间的比较对照,会不断地增强对联盟的信心和对合作伙伴的信赖,但这种信赖需要保护,为此,联盟成员必须在他们的彼此交往中,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提高行为的透明度。

4.1.2 创建相互信任机制战略联盟在创建之初,就应以信任作为联盟的价值基础,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达到切实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建立相互信任机制保障,既确定并完善知识转移的范围。为保护联盟伙伴的利益不受损害,保护各自的核心能力,联盟伙伴在签署契约时应明确界定知识转移的范围;联盟在创建之时,联盟各方就应尽可能选择信任度高的合作伙伴,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发生。

4.1.3 合约中增加保护或惩罚条款事先至少要预测一些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情境,并为每一种机会主义行为情境规定适当的惩罚措施,这些措施目的在于对每一个联盟伙伴可能的行为产生明确的预期,避免意外,提高联盟伙伴相互间的信心。通过在合作协议中加入合约保护条款或法律条款对不合作行为或背叛行为进行惩罚,可以有效的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实际上,联盟伙伴运用这些保护措施的目的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的相互报复。

4.2 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防范对策

4.2.1 知识产权的明晰契约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为:针对联合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在联盟建立之初就应明确以契约约定其权利归属,划分各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以及利益分配原则;利用法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首先,利用知识产权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其次,加强网络安全立法,保护信息共享中的知识产权。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联盟企业中相互欺骗和机会主义行为时有发生,应从法律上保障网络安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4.2.2 核心知识的保护在联盟中,为了避免企业核心知识的流失,除了增加创新知识的隐蔽性使其难以模仿、难以转移以防止恶意盗窃外,通过预防核心知识员工的流失,可以达到保护核心知识的目的。通过联盟内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可以实现增强联盟核心员工忠诚度的目的。

心理契约是建立在承诺基础上的员工对他们与联盟双方责任和义务交换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是联盟或员工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期望或承诺,这种期望和承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及变化性。联盟和知识员工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就能使知识员工在动态的条件下不断保持与联盟的良好关系,充分发挥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联盟和知识员工双赢。

5 结语

与股权式战略联盟相比,非股权联盟由于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从而更具有战略联盟的本质特征。其在经营的灵活性、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股权式战略联盟有更大的优越性。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优越原因,同时带来了非股权战略联盟的不足。企业在构建非股权战略联盟时需要谨慎地评估自身条件以及联盟伙伴的条件是否满足,仔细权衡其利与弊,克服非股权联盟的自身缺陷,为非股权战略联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卫国,陈学梅,胡大江,吴丙山.非股权战略联盟信任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4.5.

[2]BAUGHN C C.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International Alliance[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997, 32(2):103-177.

[3]曾忠禄.公司联盟中的信任问题[J]. 企业论坛,1998,(9):37-39.

[4]邝先慧,夏小红.非股权战略联盟道德风险及防范[J].商业时代,2007,(25).

上一篇:对数控机床维修方法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浅论材料费用及其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