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舆论攻击性

时间:2022-10-24 07:06:32

试论网络舆论攻击性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舆论攻击倾向性、近年的网络攻击想象及其成因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健全法制、完善引导监督机制、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和建设网络社工机构来控制网络舆论攻击倾向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网络舆论;攻击性;危害性;监督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已然成为第一影响力媒体,同时网络也是第二交流手段。互联网传播具有交互性、自由性和开放性,为网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网络舆论的发展壮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但由于相关法制的不健全、监督引导机制未建立和互联网媒体自身的缺陷性,网络中往往会出现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群体或某一个人的舆论攻击性事件。

一、网络舆论及网络舆论攻击性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对于网络舆论攻击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网络大众往往语言暴力、道德声讨、人肉搜素、网络恐吓等手段对事件当事方进行猛烈的攻击,从而对当事方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二、当前中国的网络舆论现状分析

1、网络舆论攻击不断升级。近几年来,网络舆论攻击性事件已发生多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媒开始远超其他媒体,成为现在年轻人接触最多的媒体。任何热点事件一经网络媒体的发酵传播即可就会引起网民的激烈讨论,而其中更多的是不明事实的网民的跟风言论,此间网络攻击语言肆意传播,很多不经事实考核的言论被批量转发,网络舆论攻击不断升级。

2、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网络虚拟社会中网民都是虚拟身份,多数网民觉得自己无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更不管自己是否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在网络舆论攻击性事件中,往往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资料都会被网友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找到并传播到网络上,这是的网络舆论往往就从对某一事件的讨论演变成对某一人的攻击,受害人的现实生活无疑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侵犯了受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3、网络造谣问题普遍存在。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张扬的性格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某些网民为博人眼球往往会捏造歪曲事实,并且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对受害人发起攻击。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功能强大,网民常常不会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进行甄别。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造谣达到商业目的或获取其他利益,而跟风传播的网民有时只是为了发泄释放压力获得,有些网民甚至认为跟帖转发得多就能获得荣誉感。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也是浮躁的,在这种不良环境下常常会滋生出各种的网络舆论攻击事件。

三、案例分析网络舆论攻击事件

近几年来,网络舆论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如“陈易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事件”等。本文主要分析“陈易救母事件”,其他就不一一赘述。

事件经过:2005年,大三女生陈易为治疗身患重病的母亲,在网络发出“卖身救母”的帖子。一时间的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的捐助,筹得10万元现金。但没多久,一位自称是陈易同学的“蓝恋儿”指责“陈穿着阿迪和耐克的新款,她的演技很好,欺骗了众人”。这一言论立刻引来网友的质疑,认为陈捏造事实骗取网络公众资源以达到自己奢侈享受的目的。与此同时,深圳“根本网”总编辑孙国瑜(网名“八分斋”)和上海网友“金官人”成立了“独立调查人”,远赴重庆进行调查。然而,网络舆论已经在“蓝恋儿”的指责和“八分斋”等人的调查中形成一边倒的形式。网友们纷纷谩骂陈,直呼其“骗子”,还有网站以醒目标题“天涯社区惊现全国最大网络诈骗”描述此事。可想而知,陈的生活皆因不实指责和无端谩骂受到严重影响。10月22日,身患重病的陈母为维护女儿的名誉临时决定手术而去世。

这个网络舆论攻击性事件以陈母的去世而悲惨结束,本是孝心救母应该获得公众同情支持的正能量事件,却演变成一出惨剧,究其原因,与不明真相的攻击谩骂脱不了关系。“蓝恋儿”不负责任的“指责”、“八分斋”等人无端的调查和网民肆意的谩骂,都变成了刺向陈易母女的刀子,同时,网络媒体不实的报道和转发也简接伤害了这对母女。

但如此惨烈的后果并没有给给各界人士以警醒,各种网络舆论攻击事件仍在发生。

四、网络舆论攻击现象的成因

1、网络的自我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存在“自我议程设置”的特性。当一个事件被大家持续关注并形成统一意见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网络舆论。而一个事件要被大家所持续关注,通常需要具备普遍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这往往导致网络舆论形成“攻击性”。

2、意见领袖的变化。在传统媒介环境中,意见领袖一般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而网络意见领袖则基本脱离了现实社会的评价标准,而依赖虚拟社会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群体极化。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通常存在两极对立阵营,这种极化的发展,强化了网络舆论的攻击性。

五、针对网络舆论攻击性事件提出对策

首先,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从源头上保障网络监督的可靠与完备,给网络监督一个法治的支撑点。其次,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构建和谐网络。要加强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为网络监督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主渠道。最后,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网络监督对反腐的重要意义,让网络监督的理念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所了解,形成强大的网络监督文化氛围。

总之,网络舆论攻击是网络舆论一种非理性、极端化的表现,属于网络舆论的一种特殊化的表现。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和自由性,往往会给人们提供各种言论平台,对热点问题非理性的思考会引发群体性攻击事件的产生,通过某些非正规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信息,从而侵犯了受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网络舆论监管体制的建立是控制此类事件频发的根本措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有助于舆论的正确发展,网民自身素质的加强和情绪的合理宣泄是确保网络和谐的关键。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舆论传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匡文波.网民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区中的社会联系[J].中国软科学,2002,(11)

[4] 言靖.网络舆论的特点及隐患研究[J].新闻爱好者,2007(11)

[5] 谭伟.网络舆论概念与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

上一篇:浅谈电力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谈建筑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