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解析

时间:2022-10-24 05:24:36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解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作为传统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因其应用性的不突出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但由于汉语言文学自身有着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在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侧重后,我们依然能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大放光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35-01

2008年新浪网出了一篇题为“最华而不实的20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名列其中,这让社会很多人对这个专业不屑一顾,甚至心生摒弃。但是汉语言专业真的如网络流传的那么华而不实嘛?我看未必。

汉语言文学,包括汉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这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相比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字眼,汉语言文学确实算不上“时髦”。但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专业之一。

与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虽然不具那么强烈的应用性,但是它是一门全面发展的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的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以及自身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塑造。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它的价值取向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因此,发展汉语言文学是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

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科应用性已成为衡量一门学科是否有用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朝着应用性出发,在保留传统的教学基础之上,积极与社会接轨。

一、发挥汉语言独一无二的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其优势在于:一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因为大学课堂对汉语言系统的解读和认知,所以不管是在进行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的学习中,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更能理清字、词、音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演变;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结合经济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应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着意这方面的培养和实践。引导学生把这方面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论是以个人还是团队的形式,进行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将探究的结果运用到现实中的过程做成报告,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公开的宣讲或比赛,一方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另一方面也可让枯燥的、呆板的古汉语、现代汉语变得有趣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文化底蕴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发挥人文学科独一无二的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其中一方面能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能形成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所谓知识不用就是死知识,思维不用就是死思维,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当着重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功底,另外,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类似于商业谈判、公文写作、节目主持、广告策划等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旅游、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有才气的学生可鼓励其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等方面大胆假设,大胆开拓,以鲜明的个性化的人文精神来体现汉语言文学学科的价值,同时丰富广大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2]

三、拓展学科范围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范围进行延伸、拓展。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3]

再次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证书,例如教师资格证、导游证、秘书证,选修第二学位,精通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高等院校的各类专业人才,正在经受市场经济的严峻检验,各类专业的应用属性已越来越突出,作为传统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其独特专业优势的同时延伸拓展学科范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宋玉朝.孙春青.汉语言文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赖敏,蓝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J].社科纵横.2010(01)

[3]谭小辉.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J].商业文化(学版).2009(09)

上一篇: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小结 下一篇:探讨初中物理压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