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鹅湖》中看音值与舞蹈的对应关系及其实践应用

时间:2022-10-24 05:22:58

从《天鹅湖》中看音值与舞蹈的对应关系及其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 要:音乐和舞蹈是一对亲姐妹。舞蹈的全部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舞蹈的质量在许多方面决定于音乐的形象化、内容的充实和富有表现力的程度。对于舞蹈来说,再没有哪一种艺术会像音乐这样和它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了,我国古代文字中所指的“乐”,其实就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两者之密不可分从古代文献中频繁使用“乐舞”一词就可见一斑。

关键词:音值舞蹈对应关系实践应用

一、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是一对亲姐妹,两者之密不可。既然音乐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存在着联觉对应关系,那么,舞蹈这门时空兼具的艺术形式就会与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具有对应性。而且,虽然它们一个诉诸于视觉,一个诉诸于听觉,但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同非但没有相互排斥,而且构成了相互吸引的条件:音乐弥补了舞蹈不能“听”的“局限”,反过来,舞蹈使得音乐获得了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虽然不一定是唯一的解释。

二、音值与舞蹈的对应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用以具体表现它的内容,这种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的综合。就音乐来讲,它做为一种音响和时间的艺术形式,所使用的表现手段就极为多种多样。基本的表现手段是:音的高低、长短(节奏,节拍,速度)、强弱以及音色,也是音乐形成的四大要素。还有调式、和声、调性,音区,演奏(唱)法,织体等。这些基本表现手段类似于舞蹈中的动作;整体性的表现手段则是指:曲调(旋律),主题发展,曲式结构等。它们类似于舞蹈中的舞句、舞段。

本文仅从音乐的四大要素之一音值与舞蹈的对应关系入手,以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为案例,做一些规律性的探讨。

音值指音的长短,或称音长。它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先后出现的音的数量是速度的本质,而声音先后出现的时间间隔的特征则是节奏的本质。音长、速度、节奏是声音时间特征的三种表现,其中最基本的是音长,速度与节奏其实是不同音长的音结合之后的现象。舞蹈同样是时间艺术,它在时间的速度与节奏中展现舞姿与动作,当与声音的速度和节奏相同或相似时,就形成了两者之间以时间为中介构成的对应。

如果我们把“急躁”“兴奋”和“平和”“压抑”用音长来表述的话,日常生活经验会让我们把“急躁”“兴奋”同短音联系起来,“平和”“压抑”同长音联系起来。因为长音会使人感觉平和、安静;短音则使人感觉心情急、不平静。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处于抑制性情态之中时,其行为、说话等都是相对较慢的;而处于兴奋性情态之中时,其行为说话等都是相对较快的。因此,在舞剧中为不同角色设计舞蹈语汇时,往往是用音乐的速度与节奏来模拟人物的行为特征及个性特征。

在《天鹅湖》中,伤心欲绝的奥杰塔即使在责备王子的负心时,也是由木管乐器――双簧管演奏出一段柔板的音乐,速度适中,节奏平稳;舞蹈动作舒缓、温文尔雅,肢体线条柔和;奥杰塔内敛、沉静的性格通过音乐的速度、节奏传递了出来。而黑天鹅在三幕中,表情与肢体动作相比奥杰塔都显得夸张、富于变化,舞蹈动作快速有力, 特别是黑天鹅在确信俘获了王子的心后,在狂喜的兴奋情绪下所跳的“挥鞭32转”,所用音乐也是以铜管乐器为主的快速变奏,淋漓尽致的将奥吉莉亚的狂野个性展露了出来。

速度的改变其实就是音值的改变。在与舞蹈的对应关系中,音值的不同对应舞蹈动作的不同状态:短音相对于长音来说更有动感,而长音则往往与动作的舒缓,平稳相对应。《天鹅湖》中天鹅主题使用长时值的音符、舒展的节奏与女主人公和缓的肢体语汇十分贴近。第一个音“mi”就使用了二分音符,占去了两拍的时值。

同样是天鹅主题,当奥杰塔出现时演奏的速度与黑天鹅出现时演奏的速度是不同的。后者的速度快了近一倍。在快速的音乐中,黑天鹅的舞蹈动作不可能做得像在正常速度下那样的舒缓,而是与魔王罗德巴特持手快步绕场一周,动作、表情皆与奥杰塔不同。奥杰塔的端庄、稳重与黑天鹅的轻浮、随便就在速度的对比中显现了出来。

二幕中《四小天鹅舞》是这部舞剧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很多人喜爱它是因为它不仅好看,而且好听。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四只小天鹅手拉手做着灵巧、整齐的动作之外,还有就是它那富有感染力的节奏。音乐准确把握了小天鹅行动的速度与节奏特征,整首乐曲全部由八分和十六分音符组成,时值都很短。乐曲一开始就使用大管在低音处做轻盈的跳音伴奏,将小天鹅们活泼、调皮的性格、能走会跳但还不会飞的可爱形象刻画了出来。正主题由两支双簧管奏出。这支曲目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就是由于正主题的节奏:使用了弱起。一种向上跳跃的感觉产生了。音乐的切分节奏造成的错位感加强了舞蹈中小天鹅笨拙、跌跌撞撞的形象。

三、对应关系的实用价值

对应规律的认识可以在编创、表演及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从表演角度看,演员对对应规律的掌握,可以使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舞蹈语言,即表情、姿态、动作、舞段等会因此表现得更为丰满;而在课堂教学领域里,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对学生节奏感及舞蹈感的培养。舞蹈动作幅度上的高低、仰俯对比;力度上的强弱轻重区分;速度\节奏上的快慢缓急、抑扬顿挫等,无一不是在音乐中体现的。对音乐与舞蹈的对应关系的把握,会让学生的身体对节奏、旋律更有感觉,而不只是动作技巧的展示。

如一个组合里把battements fondus和battements frappes 放在一起来完成的话,乐句的节奏、结构应具备不同性质。前者大多选择3/4拍的音乐,恬静、优美、舒展,像清澈的溪水源源流动着,它带动着舞者透过音乐的旋律,用脚尖传达着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而后者大多选择2/4拍,旋律活泼、轻快、突出重拍。由此看出,从训练battements fondus的如歌的柔和性过渡到带有棱角的断奏音的battements frappes,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表现对应着舞蹈动作的不同性质。这种训练目的,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培养乐感和舞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细腻、丰富的情感体验。

再如在古典舞“身韵”课的训练中“提沉”这一简单的动作元素,它与音乐的对应是显而易见的:“提”与“沉”在音的高低、强弱上是不同的,有时可以说是相反的。“提”在气息导引下,身体向上拔,因而在音高上相对于“沉”来说多在高音区;在音强上相对于“沉”来说力度稍弱。其他如“冲靠”、“含腆”、“横拧”等动作元素也是如“提沉”般有规律可循的。

总之,真正的完成好一个身韵组合,并非动作到位就可以了,对音乐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舞者的每一个舞姿、每一个呼吸都体现、贯穿于由音乐要素形成的旋律之中。对音乐与舞蹈的对应关系的把握,会让舞者的身体对节奏、旋律更有感觉,而不只是动作技巧的展示。

参考文献:

[1]《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2]《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3]《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周海宏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上一篇:浅议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下一篇:浅谈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