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学七巧科技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时间:2022-10-24 04:47:13

运用小学七巧科技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小学七巧科技是一个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个科学活动,通过七巧板来拼成不同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七巧科技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 小学科技应在实验教学中迸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七巧科技;教学问题;教学的改变;培养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

二、 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七巧科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组织他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思维能力、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科学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活动。

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类型全,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七巧科技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素养。科学课的这个特点强调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五、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使科学课的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实践、探究的活动课程

小学生天真、活泼,单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的,这样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山区特点,让学生在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如:在教学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与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自体验”,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试验教学,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真正富有失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六、大胆放手,体现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实验

实验课重在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习的情感态度,都是通过他们亲身卷入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教师放了手,学生处在主动地位,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都有了。

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让学生自主选用各种器材,运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学生不仅完成了教材中的实验,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在试管里滴几滴红墨水,操作起来较难,不易使试管内外空气隔绝。有的学生竟然想出用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加热,气球渐渐地膨胀起来,将烧瓶移到凉处,原来已充气的气球就慢慢瘪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在“观察――猜想――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活动中,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会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上一篇:浅析中西不同自然观形成原因 下一篇:浅论多维构思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