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4 04:40:47

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可以揭示学生的进步情况,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终结性评价往往在学习结束后,以一个分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现评价,但对自己具体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变化却不甚了解。形成性评价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个缺陷,给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反馈,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的轨迹,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明确口语提高的方向。

一、形成性评价在音标学习中的应用

正确发音是学生提升口语能力的第一关。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发音,过好朗读关,教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学好音标,达到自己拼读单词、准确发音的目标。事实上,高中生普遍音标拼读不准确,往往需要教师再次教授,高一初期的初高中教学过渡中,音标教学往往会占一席之地。教师在课堂上集体教学音标,学生集体练习时,表面上看来热闹而准确,但课堂的大环境下教师无法细致地听到学生个人的发音情况,也较少有条件、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个人的音标掌握情况。集体学习音标后,学生个人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旦自己拼读音标或拼读单词,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我认为这时教师可以采用音标考试的形式,督促学生重视音标学习,主动寻求师长或同学的帮助,最终达到音标过关的目标。音标考试以拼读音素或单词音标的形式进行,题目尽量涵盖所有的音素。学生每人一张试卷,当学生拼读出现错误时,教师在其试卷上做记录并具体标注,考试结束后,再把试卷发还给学生。通过标注,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也有了一个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跟进学生的音标学习。针对集体性错误,教师可以调整和加强教学,巩固薄弱环节。针对个人问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补考。音标考试可以进行至少两次,在前后的试卷对比中,可以判断学生是否解决了之前的发音问题,是否取得了进步。通过音标考试,教师能促使学生花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音标学习上,解决口语学习的第一个障碍。

二、形成性评价在朗读练习中的应用

学生提高口语的障碍之一,源于学生的焦虑感较高,怕犯错,不敢开口说英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搭好平台让学生逐步提高。遵循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教师可以先多布置朗读的任务给学生。例如,安排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朗读文段。这种操作可以顾及每个学生,大家都有机会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为保证在同伴们面前不丢脸,学生上台前通常会进行一定的练习。因此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朗读的流利性。上台面对大家朗读,学生又锻炼了胆量。这种练习形式还可以督促学生课后重视朗读这项基本功。教师也因此有机会听所有学生的朗读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评价可以口头形式与书面形式进行,但从保存与回看的便利方面看,书面形式优于口头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高考听说考试的评分标准制定一个朗读反馈表格。学生朗读时,教师在反馈表里做标注,例如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如何,朗读的流利度如何,语调、停顿是否恰当等,甚至还可以写上学生读错的单词。学生朗读完后,教师把评价表格发给学生,学生立刻得到具体的、指导性强的反馈。

三、形成性评价在Daily report中的应用

Daily report是不少教师喜欢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定题或学生自行选题,每天学生轮流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观点或讲故事等。如果利用形成性评价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例如,教师提前制定一个表格,利用里斯特量表进行等级描述口头表达的各方面。例如内容方面可以设置为:主题突出,有丰富的内涵;主题较突出,有一定的内涵;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够丰富;没有主题,内容贫乏。评价可以兼顾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和内容、学生表达的得体性等等。这样学生从一次daily report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教师也可以不断收集学生的素材和表现情况,更多地了解学生,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参考。

四、注意事项

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应考虑到实际性、有效性、可行性。在计划信息收集时,应考虑到费用、操作性和可接受程度。有效性是最关键的,没有效度,任何信息的收集都是浪费时间。可行性在课堂评估中是必须的。无论评估方式再有效度或信度,如果无法在课堂中操作,也是无用的。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在可行、可靠和有效之间寻求平衡(罗少茜,2003)。

(注:本文是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深度听说教学深度整合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青春无悔,爱洒瑶乡 下一篇:文化融合之地与时俱进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