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象征主义手法在《夜色温柔》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4 04:29:20

[摘要]《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另一部反映“美国梦”幻灭的长篇小说。在该部小说中,作家大量地运用各种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象征主义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上“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和海明威、约翰・帕索斯一起,他们共同创作了典型的“迷惘一代”小说。他们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坛上的一面旗帜,他们的产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一战中,大量的美国热血青年远赴欧洲参加了战争,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凄惨景象后回到国内,他们发现那些支撑人们生活的美好理想和信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玩世不恭和信念虚无。战后经济飞速发展,但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社会进入历史上最为浮华享乐的年代,也进入了年轻一代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作家,选择自我流放的方式侨居欧洲从事文学创作。他们受到法国正在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巨大影响。从而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使20年代至40年代成为美国历史上小说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作家们以犀利的笔锋反映了战后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揭示了西方世界有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精神空虚,他们的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爵士时代”。在创作技巧和题材上,“迷惘一代”的小说显示了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作品的叙述形式上,摒弃了通晓一切的全知叙述,通过意识流、意象、隐喻和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和渲染主题。收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李维屏:P254)。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另外一部反映“美国梦”幻灭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年轻有为的精神病理学医生迪克与上流社会患者尼科尔・沃伦相爱并结婚,在精心照顾妻子的过程中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逐渐崩溃。在《夜色温柔》中,作者继承了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来烘托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感观印象。

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用自然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传达作家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象征所借助的事物是具体而有形的,它所表达的思想则抽象而无形。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黄晋凯:P97)。本文现就象征主义手法在《夜色温柔》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场景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最重要的场景是位于法国里维埃拉的戈赛海滩和位于附近的戴安娜别墅。故事情节从海滩开始,又以海滩结束。海滩是迪克亲手用耙子从乱石堆里整治出来的,后来成为上流社会名流们的避暑圣地。海滩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迪克展示自己才华和取悦名流们的地方。“他的每个细小的动作都让人乐不可支,最后,他们每一句话都引发出一场大笑”(P136)。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迪克和尼科尔的关系因为迪克事业的日益荒废而逐渐冷淡,迪克日渐消沉颓废时再一次来到海滩时,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来自上流社会的朋友已弃他而去,而他在游艇上为萝丝玛丽而做出的拙劣的滑水表演使得尼科尔对他大为恼火而且满腹嘲笑和蔑视。

迪克和尼科尔离婚后首先去的地方也是海滩,在最后离开之前,“他站在高高的平台上,抬起右手,划了个十字,为这片沙滩祝福”(P418)。向海滩祝福告别这一动作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迪克向这片他付出心血而熟悉的地方告别之外,更多地表达了迪克与沃伦家族告别,与不属于自己的上流财富社会决裂的意向。戴安娜别墅与海滩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也是迪克付出太多心血的地方。但它坐落在距离海滩很近的悬崖上,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也预示了迪克在沃伦家族里地位的不牢固性,终究会离开不属于自己的上流社会。

二、动作的象征意义

除迪克与海滩告别的动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外,小说另有几处动作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戈赛海滩在故事的开始是迪克的天地,也是他感到荣耀的地方,在这儿他的一举一动都会逗得人们开心,使这些社会名流们暂时接纳了他。在海滩,迪克常带着耙子、铲子和筛子,对海滩进行修整,可以说。是迪克创造了这片海滩。在故事刚开始不久,有几行文字专门描述了迪克在海滩上表演的一个小节目。“他装模作样地摆弄着一把耙子,似乎在清除沙砾。然而渐渐地表现出某种意义隐晦的滑稽来,虽然他脸上仍是一本正经不动声色”(P136)。这一动作从表面上看是指迪克用耙子耙去沙滩上的石子,使沙滩更加纯净柔和,更加完美。但它的象征意义则是迪克在充当一个“殉道者”的角色,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清除这个龌龊世界的各类顽症:诸如尼科尔父亲留给她的污渍及同性恋、精神病、枪杀、暴力等等。

萝丝玛丽在故事开始时与迪克一见钟情,但迪克因为尼科尔的关系恪守着传统的道德规范与萝丝玛丽保持着距离。但随着戴弗夫妇关系的恶化,迪克对萝丝玛丽充满了极大的渴望。当他再次见到她并得知对方已不是早年那个纯情少女时,心中充满了无名的妒火,脑海中不断地闪现出萝丝玛丽和希利斯在车厢里“放下窗帘”的场面。这一意念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反映了迪克对第三者他和萝丝玛丽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悲伤、绝望、渴求的复杂情感,也象征着迪克在上流社会金钱的腐蚀下,已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斗志,日渐失落堕落的悲剧。

三、事件的象征意义

尼科尔是小说中另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她出身上流社会,但在少女时被父亲奸污,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结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遇到迪克后,迪克给予了她父亲般的呵护和关爱,使她逐渐康复,但她最终又投入了无政府主义者汤米・巴尔邦的怀抱。她的人生很曲折,也不幸福。她的精神病象征着整个上流社会的病症:冷酷、自私、堕落、暴力和享乐。巴比・沃伦一尼科尔的姐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金钱主义者,是她计划给尼科尔买一个医生,也是她支持尼科尔抛弃迪克。汤米‘巴尔邦则是一个野蛮的为了金钱愿意和任何国家交战的无政府主义分子。萝丝玛丽更是一个为了金钱和个人前途而出卖自己灵魂和身体的放荡的好莱坞演员。迪克想用他的“靶子”来清除上流社会的病症,建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是极不现实的。

小说中多次提到尼科尔和萝丝玛丽购物消费的情节,出身中产阶级的萝丝玛丽对尼科尔花钱的大方和气派相当羡慕,因为二人的花钱方式十分不同。尼科尔仅为儿子购买的希腊和罗马玩具兵,就足够组成一支军队了。还有她那足有两张纸长的采购清单。尼科尔旅行时设计出的程序,“不亚于一个军需官考虑三千人的军队的伙食和装备供应”(P369)。她购买的物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黄金和象牙制成的旅行象棋,有亚麻手帕,还有羚羊皮夹克等。她与高级 的采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后者购买内衣和珠宝,说到底是购买职业装备或者说买保险――而尼科尔的采购则是出于一种截然不同的考虑”(P180)。尼科尔十分惬意地消费。而萝丝玛丽则必须精打细算,购物行为体现了上流社会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尼科尔的消费方式反映了上流社会浮华奢侈,物欲横流的本质。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表面上,隐藏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了她,火车从芝加哥出发。穿过大陆丰腴的腹地。抵达加利福尼亚:……男人们在缸里搅拌牙膏,……姑娘们在八月里麻利地装着番茄罐头,……印第安混血儿在巴西的咖啡种植园里辛勤劳作,……这只是向尼科尔进贡的一部分人,随着整个体制轰轰隆隆不可一世地向前推进。就给像尼科尔这样进行大量采购的行为推波助澜,那种买卖的亢奋不下于一个面对大火监守岗位的消防队员的满脸红光”(P180)。一方是下层阶级不分昼夜的辛苦劳作,而另一方是奢侈浮华的上流社会的疯狂消费,尖锐的社会矛盾已突现出来。

四、颜色的象征意义

颜色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菲茨杰拉德更是一位擅于用颜色来突出作品主题的优秀作家,在《夜色温柔》中,颜色的象征意义随处可见。

黄色在小说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尼科尔与萝丝玛丽在沙滩上认识后不久,她就把一只萝丝玛丽的母亲相中的黄色拎包送给了她,并把她能找到的所有黄色物品全部塞进包里。尼科尔因为对迪克的误解而精神病发作,差点出车祸时也是穿着黄色的衣衫,“犹如飘动着的一条神奇的黄色绸带”(P305),还有尼科尔有关一座雾气朦胧的黄色房子的话,甚至尼科尔与迪克恋爱时唱的歌曲里,也有黄色的“银元”。黄色与尼科尔密切相关并非偶然,这是因为黄色在西方社会里是金钱的象征,如“yellow boy”就是金币的别称,所以黄色就是尼科尔身份的象征,她是以黄金包装出来的一个“黄金女郎”。美丽的躯壳里面裹着金钱的铜臭,肤浅而无头脑的她直接将迪克推向痛苦的边缘。此外,黄色在小说中还象征着尼科尔因为精神病而不健康的身心状况,也反映出作家对上流社会追求享乐。惟利是图,道德沦丧的厌恶之情。

此外,主人公的姓名及小说的书名也具有象征意义,起到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迪克・戴弗(Dick Diver)的姓氏Diver的字面意思是“潜水者”。它象征迪克在不了解上流社会深浅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进去,恰如一只扑向火苗的飞蛾,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书名《夜色温柔》是作者借用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夜莺颂》中的诗句:“我已和你同在了!夜色这么温柔……而这里没有一丝光明,除了那随着阵阵微风吹落,穿过暗绿和回环的苔径的天光。”在表面浮华繁荣的上流社会,隐藏着丑陋与罪恶。那里的夜色一点也不温柔,难怪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迪克选择了放手,逃离那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温柔”世界,到属于自己的霍内尔小镇行医,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上一篇:《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探析 下一篇: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