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时间:2022-10-24 03:57:25

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摘要】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测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决定了勘测队对该地域石油种类、石油存储量等客观因素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影响到后期石油勘测技术的选择。因此,了解勘测区域石油地质类型对建立一套合理、符合实际的石油勘测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结合石油地质类型分析了非常规油田和常规油田的区域特征,并对加强石油地质勘测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质类型 勘测技术 区域特征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问题的出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石油是所有能源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能源,石油勘探是解决石油紧缺的核心步骤。目前,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了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从当前的石油勘探体系来看,石油勘探技术成功融合了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开辟出了一条科学化、集成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石油勘探体系是建立在地质类型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研究石油勘测区域的构造条件分析含油气情况、研究地壳运动的变化规律等有重要影响。

1 石油地质的分类

根据地底石油形成和分布规律可以将石油地质分为两个类型:

1.1 储集层

储集层是对流体进行过滤的岩层,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岩类,碎屑岩类,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火山岩、泥岩等,当前半数以上的石油和绝大部分天然气都分布碎屑岩储集层中。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一般分为溶洞、孔隙、裂缝3个类型,是储油量仅次于碎屑岩外的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当前发现的新生代陆相盆地油田基本都是碎屑岩,在这些岩层中有很多孔洞,一方面为流体提供了渗透通道,另一方面还可以储集油气。当岩层中的空隙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溶洞,所以溶洞和空隙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作用都是提供流体通道和储集油气,通常把它们合成为孔洞。

1.2 生油层

生油层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岩层,在这个油层中有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石油和天气的岩石,科学上称之为生油气岩。根据岩性不同来划分,生油气岩可以分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两种。生油层的底层是由烃源岩构成的,这种岩石的沉积环境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保存,为生油岩提供了良好的发育环境。泥质岩为暗色,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主要成分有页岩、泥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主要呈现灰色,还有部分是由隐晶质灰岩、深灰色的沥青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豹斑岩构成。

2 油田勘测区域特征分析

2.1 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

在当前发现的新生代陆相盆地,地层中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非常高,所处环境地层环境较好,便于保存。因此,盆地的中心成为了连续油气藏形成最有利的地带。该地区坡度平缓,斜坡区及前渊分布非常广泛,为岩层大规模的沉积构造创造了条件。坳陷盆地中心于发育煤系,十分有利于致密砂岩和烃源岩的发育,有大量的泥页岩、煤层和致密砂岩共生此地 ,而且彼此紧密相连,为大型地层圈闭和连续油气藏创造了条件。此外,斜部位和盆地中心地质条件十分类似,因此,这些地区也有利于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形成。

2.2 常规油田区域特征

频发的地质运动导致砂质碎屑硫比浊流沉积形成的分布更广、砂体更大,为成藏创造了条件。从某种意义而言,地质运动促进了膏盐层的发育,为深水勘探提供了便利。地质学家研究分析得出,克拉通大型正向构造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远古地球的温暖洋流所含的有机质丰富,沉淀积累形成了以泥质岩为主的优质烃源岩。这些地区地层圈闭和构造发育较早,大量的生物在这里生活、繁殖,形成了持续的烃类供给,最终构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的有效的组合。此外,古特提斯洋大规模的海进运动导致大量的烃类聚集在这些区域,一方面为撒哈拉地台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地层尖灭带和浅水高能沉积相带的发育。

3 加强地质勘探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3.1 石油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家投入较少,造成风险勘探工作的失误。石油勘探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石油前期地质工作的勘探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但是国家对这项投入却支持的不够,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督,造成了勘探工作的停滞和片面。二是对西部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不力。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因为受经济条件和地势地形的制约,对西部的开发力度不够。三是不重视环境问题。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长距离的输油管道的建设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伤害。会带来一些列严重的后果,如导致土壤酸化,造成水和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某些地区的土壤和

生态环境。

3.2 加强石油勘探工作的对策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勘探工作必须遵循几条基本的原则: 一是要保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必须尊重实际; 三是要遵循石油地质规律;四是要坚持质量和安全并重的原则;五是坚持依靠高科技手段的原则。就当前的形式来看,开发新的石油勘探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新的石油勘探技术有: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 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新石油勘测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勘测水平、降低勘测成本有很好的效果。当前的石油技术将多种新的勘探手段和方法进行了联合,形成完整的物探技术链条,业务链向海域、油藏、软硬件、信息等多领域延伸,贯穿油田勘探开发的生命周期,对提高中国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4 结语

从上看可以看到,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测技术有重要的的影响。在认知此问题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测技术的研究,做好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研究工作,为提高石油勘探水平、提高油田产油量打下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这是减缓全球石油紧张问题、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郭峰,陈世悦,王德海,胡光明,纪友亮,任国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01)

[2] 吴因业,张天舒,张志杰,崔化娟. 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2010(01)

[3] 丘东洲,谢渊,李晓清,黄福喜. 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J]. 海相油气地质,2009(02)

[4] 德勒达尔,张有平,帕尔哈提,王安生.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2003(03)

上一篇:黄沙坨油田合理套压控制实践 下一篇:差异化开发实现樊144块滩坝砂储量有效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