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浮木傩挠谐料

时间:2022-10-24 03:55:31

凡・高说:“我不知道潮水是否会上涨,以至没过我的嘴唇,但我要前行。”

人潮拥挤,我们身陷其中,若想要前行而非兜转,唯有靠自己掌舵,面朝既定的目标,不偏不离。

信息时代带给我们满足和恐慌,在四方的洪流中我们轻盈得像一截浮木,随波涛沉浮。眼前,我们揣着手机,下一秒有着千万种可能,过多的选择使我们迷茫;心底,由于眼界的骤然开阔,他人的成功模板层层堆积,我们犹豫着不知给自己谋求怎样的人生,“迷茫”成了一代人停滞的借口。

我们无法阻止信息的侵入,但我们可以阻止它的扰乱,如杨绛。相似的动荡发生在上世纪的一道长达十年的伤口,当人们的价值观被冲刷得变形,当黑暗的烟云迷惑了全社会的眼,杨绛等一批优秀的、清醒的知识分子,抵御着外界炮火的轰击,仍坚守内心修篱种菊。杨绛不是与人群格格不入,她甚至低调地偏爱着“万人如海一身藏”,能够使她在这场浩劫中仍开拓出一条文学之路的是她心中不灭的知识曙光,那是引领她不偏离航向的坚定信念。纵然她难免成为浮木,但她心底的沉香决定了她的价值。

作为一个时代的商标,他们是“定力如磐而学风致远”的楷模。此刻我们面临的是不同的危机,但也可称之为一场革命。要在这场变革中不迷失自我,我们也必须对人生有着清醒的目标,正如林清玄所说:“我们不可能脱世,但可以脱俗。”一个清醒的目标可使我们不被他人推揉着遗忘了初衷,心之所向产生的强大信念才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最靠谱的保证。

亭亭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不断提醒自己是朵莲花,是要在高于水面处绽放的;智慧如尼采,“在浊世中可用脏水洗身”,是因为他崇高的信念根本不会因此沾染污秽;孤独如凡・高,大众的审美曾像刀刃逼迫他妥协,可他终究是成了一个“怪胎”。这份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绵延着流淌至今,他们的价值也因此大放光彩。他们不是超人,他们也似浮木。可他们的目酥坚定,毅力之顽强,却使得他们不在波涛汹涌间被淹没。

有一首歌唱道:“我不愿每天每夜每秒漂流。”能够结束这种无奈的漂流之旅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人当身是浮木,心有沉香。”

上一篇:措嘎转湖与守护者 下一篇:奥斯卡绅士们的细节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