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LEEP刀术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时间:2022-10-24 03:12:55

宫颈LEEP刀术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LEEP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CIN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LEEP组和冷刀锥术(CK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分娩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妊娠率、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LEE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CKC组(P

【关键词】宫颈LEEP刀;CIN;妊娠分娩;影响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尤其是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原位癌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手术是治疗CIN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手段有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子宫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前两种为首选。LEEP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住院等优点,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CIN患者选择LEEP刀来保留生育功能[1]。为探讨宫颈LEEP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妊娠分娩的影响,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采用LEEP刀及CKC治疗的40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CINⅠ~Ⅲ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乐杰第七版《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2],均经子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确诊,阴道镜下见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等异常改变,分为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所有患者术前无不孕症。未生育过或已生育但仍可能有生育要求。排除正在避孕,或无生育要求的病例。无吸烟、吸毒、嗜酒病史;无习惯性流产史。年龄21~40岁,平均32.8±4.5岁,其中CINⅠ90例、CINⅡ56例、CINⅢ14例。经产妇152例,未产妇8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LEEP组和CKC组,每组80例,两组在年龄、临床表现、CIN分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常规、白带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⑴CKC组:腰麻后,阴道拉钩暴露宫颈,碘试验确定病变范围,切除子宫颈病灶边缘外0.5 cm,一般以锥底宽2~3 cm、锥高2.5 cm左右锥形切除宫颈,用Sturm dorf 法行子宫颈成形术。⑵LEEP组:采用高频电波刀,术前宫颈涂抹5%醋酸和碘液再次确定病变范围,根据宫颈病变的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LEEP刀,用直径0.2mm三角形电圈顺时针旋转切除宫颈组织,切割宽度超过病变区域外缘达3~5 mm,深度达15~20 mm,如宫颈病变较大,则再换用环形电圈扩大切除宫颈组织,如有出血,用球型或双极电极电凝止血。所有标本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2]。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两组术后均进行1~18个月的随访,记录分娩情况。在妊娠分娩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妊娠时间、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 ±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LEE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CKC组(P

2.2 两组患者妊娠分娩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LEEP组的妊娠天数显著长于CKC组,新生儿体重显著大于CKC组(P

3 讨论

LEEP刀是法国学者Cartier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明的,90年代开始广泛于临床,我国在近10年开始推广。Leep术通过低电压、高电流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子宫颈组织,方形和三角形电极切除子宫颈管组织,对组织损伤少,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且LEEP术环形金属丝电环切除组织边缘无碳化区,不影响病理检查,可获得完好组织标本等优点,术后子宫颈可恢复正常的鳞柱交界,以便于术后随诊,目前在宫颈病变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留CIN患者的生育功能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LEEP刀是否影响妊娠结局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对16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LEEP刀的手术时间较CKC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

参考文献

[1]杨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0 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5):389-3990.

[2]沈思宏.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1):878-879.

上一篇:股骨干骨折的影像诊断分析 下一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