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时间:2022-10-24 02:39:07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其核心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这也是实现学生学习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学习;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14-01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今新课程标准对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终身发展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全面把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去再找出有关的知识,期间的过程往往是独立的。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网络层面。更在于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二、正确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情的基础上。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成为等重的法码,在实现自身平衡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的平衡,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构建高效合作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来就希望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种学与教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机地结合起来。

2.学生的个体自学与集体互学密切配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和认识规律说明他们的自学基础和能力没有达到独立的水平,他们的自学,特别是课堂自学,需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个体的自学要与集体互学密切配合。

3.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理解的差异性。“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答案,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就不尽相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视学生理解的差异性,没有大错要尊重,有大错要引导。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合作对象,明确分工,积极互动,防合作“变质”。根据学生性别、个性、成绩、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搭配,尽可能地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

2. 培养合作技能,如听、说、交往的技能,特别是听的技能,防合作“低效”。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为基础,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

3.指明合作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让独立思考成为合作的基础,防合作“空洞”。明确活动要求,责任到人。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不仅为自己负责,也为小组其他同伴负责,分工协作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参与,得到发展。

4.教师适度调控课堂,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防合作“无效”。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教师应总揽全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灵活选用学习方法,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上一篇:染出斑斓的生活 下一篇:音乐课“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