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4 02:18:02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与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上预防该种疾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9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53例,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合并组)44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值、吸烟率、类风湿因子(RF)、疾病活动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order to provide relate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Methods Among the 97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s study subjects, there were 53 cases with single rheumatoid arthritis (single group) and 44 case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omplicated group).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 analyzed. Results The complicated group had much higher onset age, course of disease,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 antibody value, smoking rate, rheumatoid factors (RF), and disease activity score than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isk factors

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一种并发症, 早期的肺间质病变因临床特征不明显, 很容易被忽视, 但是在晚期发现的时候治愈较难, 预后差, 死亡率较高[1], 因此在早期发现并在早期进行治疗很重要。作者对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中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近2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53例, 男17例, 女36例, 年龄46~68岁, 平均年龄(55.7±6.5)岁,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合并组)44例, 男15例, 女29例, 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67.3±8.1)岁。

1. 2 方法 分析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单纯组患者与合并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吸烟率、抗CCP抗体值、疾病活动性评分、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单纯组患者平均年龄(55.7±6.5)岁, 明显低于合并组患者平均年龄(67.3±8.1)岁;单纯组患者平均病程(4.3±2.1)年, 明显短于合并组患者平均病程(7.6±8.2)年;单纯组患者吸烟率为15.1%, 明显低于合并组患者吸烟率47.7%;单纯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4.1±1.9)分, 明显低于合并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5.8±2.3)分。单纯组与合并组年龄、病程、吸烟率、疾病活动性评分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单纯组患者与合并组患者的CRP值与ESR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患者RF值为(235.3±108.1)IU/ml, 明显低于合并组患者的RF值(326.2±119.3)IU/ml;单纯组患者抗CCP值(56.7±21.3)IU/ml, 明显低于合并组患者的抗CCP值(121.3±36.6)IU/ml, 两组患者RF值与抗CCP值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表现之一,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早期临床特征不够显著, 通常情况下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造成在晚期才被发现, 而晚期患者会出现肺纤维化, 治愈率低, 严重的还会造成患者心力衰竭而死[2],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死亡率高。根据相关文献统计,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变化较大, 我国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11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分辨率CT显示其中有47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 可见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国外的研究, 英国相关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半数的肺间质病变患者是在检查类风湿关节炎3年内发现的, 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表现[3], 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 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者的呼吸会慢慢变得困难, 临床上通常采用高分辨率CT来诊断。目前, 临床上对于引发这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引发的。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疾病活动性评分越高、有吸烟史更容易患上肺间质病变。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大、病程长、疾病活动性评分高、吸烟率高, 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患者RF值和抗CCP值明显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 RF是一种抗体, 与IgG结合后会形成一种免疫复合物, 并且沉积在血管壁中, 损伤血管, 造成血管发生炎症, RF值越高, 越容易造成血管发生炎症, 所以RF也是引起肺间质病变的一种危险因素。抗CCP抗体是临床上检查与判断肺间质病变最好的因素, 相关研究也表示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一种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 抗 CCP 抗体、吸烟史、类风湿因子、疾病活动度这些因素相关, 在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早期诊断, 并及时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赵颖, 李菁, 吴庆军, 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 6(3):198-203.

[2] 程佳, 苏江, 朱静.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西部医学, 2014, 26(8):1071-1073.

[3] 孙文文, 朱芸, 李明, 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5):860-861.

[收稿日期:2015-02-05]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分析 下一篇:血清PCT联合CRP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