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01:57:30

论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摘 要】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民族体育教学,有利于改善呆板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落实终身体育目标,强化民族团结意识。因此,高校应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整理,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与竞赛活动。

【关键词】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必要性;对策

一、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深刻,作为我国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运动项目风格古朴,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其所特有的健身和养生效用是现代很多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作为中国独有的体育传统项目,已被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并深受欢迎。为了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使民传项目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高校体育中应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将高校体育作为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载体,使高校体育更具民族特色,教学实践中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是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

1、涵义

指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发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该民族的一种教育手段。

2、内容和形式

(1)竞技类:武术、龙舟、摔跤、射击、棋类、球类;(2)养生类:导引气功、保健;(3)表演类:舞龙、舞狮、百戏、杂技;(4)游乐类:游戏类、节令类、歌舞类。

3、特点

(1)民族性:是由特定地域的民族所创造出的具有特定民族特征的不同精神形态。

(2)地域性:由于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及由区域环境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得各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3)大众性:首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少皆宜,活动方式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和器材、时间与季节的限制。

(4)趣味性:民族传统项目所特有的娱乐与趣味特征恰符合大学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

(5)健身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这能够强筋骨、利关节、壮体魄、通经脉、理脏腑、调精神,增进身心健康。

(6)传承性:传承性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纽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各民族自觉加以继承。

三、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以其所特有的观赏性与娱乐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1、改善呆板的体育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是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充实,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又一试验点,体育教学中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改单一的教材结构体系,使教学内容灵活化、多样化,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融审美观、价值观、伦理观为一体。民族传统体育中诸多富有竞技性的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参与者的勇气与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由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锻炼出来的沉着、坚毅、自信与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可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提高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太极、武术、散打及摔跤等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格斗和套路为运动形式,且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经常练习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与防身自卫能力。

4、有利于终身体育的落实

高校体育通过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增进其健康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的健身术,这恰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的最佳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5、缓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大大解决高校体育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较好地解决场地器材不足,为国家节约开支。

6、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大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接受民族体育的知识,有利于民族文化交流,从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对策分析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地位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一种高等教育,是将“健康第一”理念贯穿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新型教育,因此,要树立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应该注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的普及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还应该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所承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健康文化的传播。

2、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整理

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秉着继承与发展,发展与改革的原则,坚持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改良观,切实解决当代社会的健康问题,补充与丰富现代体育内容。

3、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性,强化竞技性

强身健体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我国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要提高其健身性、娱乐性,加强其竞争性,一定可以满足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必定能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受欢迎的项目。

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拓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口径,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次,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最后,通过组织各种学习班、研讨班等形式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技术和理论水平,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与竞赛活动

在校园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和竞赛活动,使民族传统体育新颖的活动形式得到大学生的接受与认可,让大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熏陶,同时掌握有益的养生与健身知识。

总之,高校作为重要的实践基地,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最理想的载体,应切实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旭,蒙军. 发挥学校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作用\[J\].铜仁学院学报, 2008(3).

\[2\] 艳萍.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9).

\[3\] 韩英甲,王焕波.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 覃秀松.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体育科技, 2008(5).

\[5\] 郭志勇.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 2009(1).

上一篇:二拜为何是“高堂”等 下一篇: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