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4 01:14:13

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研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为66例经由常规干预治疗症状无缓解或无明显缓解的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中,5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显效率83.33%,总有效率95.45%。1例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最低值以下,1例发生鼻出血及皮下出血,2例发生牙龈出血,待疗程结束后即自行消失。结论 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顽固;不稳定;心绞痛;替罗非班

在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很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节奏加快,冠心病尤其是UA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病的常规临床干预策略为平卧吸氧基础上实施三联抗凝疗法[1],然而部分患者其症状难以控制,最终还会恶变为心肌梗死,诱发心功能受损。而还有少数医院因医疗条件及资源数量首先而无法将再血管化治疗得以及时实施,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成为临床攻关的重要任务成为难点。我院近年来开展了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专项研究,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相关标准确诊并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2],合计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患者的年龄在56~71岁,平均(63.4±5.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药物过敏显著、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伴有活动期内出血、颅内有出血史、肿瘤史、血管畸形或动脉血管瘤等,或是高血压无法控制等不适宜纳入研究的病变。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需绝对平卧休息、给予低流量吸氧、注射吗啡等镇痛剂,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等抗凝剂,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进行血管扩张治疗。然而经由以上治疗其症状无显著改善。遂为其应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起初0.5h以0.4μg/(kg·min)的速率实施静脉推注,而后以0.1μg/(kg·min)的速率实施静脉滴注,待其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即停药。

1.3疗效判定 ①显效:心绞痛在48h内治愈或缓解大于80%,静息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在48~72h内发病频率降低50%~80%,ST-T改变中的T波低平恢复振幅达50%以上或转为直立;③无效:72h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仍未降低50%以上,心电图ST-T改变优化不显著,甚至演变为心肌梗死。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66例患者中,5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显效率83.33%,总有效率95.45%。见表1。

2.2不良反应 1例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最低值以下,1例发生鼻出血及皮下出血,2例发生牙龈出血,待疗程结束后即自行消失。

3 讨论

在临床上,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实施常规干预即可症状显著缓解,但仍有接近10%患者群收效不明显[2]。此类患者应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塞的靶血管,进而实施再血管化治疗,使其预后显著改善。

事实上,临床教材并未曾规范定义顽固性心绞痛,而临床上多经常规治疗后患者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明显的患者定义为顽固性心绞痛。此类患者其心绞痛疼痛度比典型心绞痛更加剧烈,疼痛持续时长最高可大于0.5h,患者其血压极其不稳定,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亦不能缓解,或缓解后还可在不久后复发。临床报告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系血管内不稳定硬化斑块破碎诱发血小板凝集及血栓形成引发的,故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应对方案之一。虽然临床的三联抗凝疗法疗效显著,然而还是有小部分患者治疗后无效,恶化为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而此类患者只能应用再血管化治疗,但若经济条件或医疗条件不允许,则丧失了治疗机会。

血小板表面含有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而替罗非班为其GP糖蛋白表面Ⅱb/Ⅲa受体的强效阻滞剂,且其发挥受体阻滞药理作用遴选性、靶向性及特异性均极为突出,且无抗原性。事实上,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路径其最终的统一通路均为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3]。由此可知,替罗非班其卓越的GP糖蛋白表面Ⅱb/Ⅲa受体强效遴选性、靶向性及特异性阻滞效应,可对一切诱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均有积极药理作用,且药物剂量越大,抗血小板的功效越显著,一般药物进入体内5min后,96%的血小板聚集会得以缓解。因此,替罗非班对遏制血栓形成,尤其是一时无法实施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缓解血栓形成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且引发的不良反应均不严重,停药后即自行消失,故安全性亦很突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永新.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10):76-77.

[2]王东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05):166-167.

[3]杞虹,张新金,李建美,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4):286-287.

上一篇:性病服务包对门诊梅毒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浅谈妇产科学的临床思维培养